第353章 双旦合作(6k)(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为从上世纪摸爬滚打过来的老派电影人,陈龙大哥内心深处特别尊重和羡慕那些有一技之长,
  尤其是“有文化”、“有墨水”的人。
  这或许也源于他早年因家境贫寒、学戏辛苦而未能接受系统教育,内心深处对知识怀有一份敬畏,甚至些许不易察觉的自卑。
  因此,
  顾清在节目上那种胸藏万卷、口吐莲的才子形象,尤其是与人对抗连续背出两百多首含有关键字的诗词,
  在他眼中简直是神乎其技,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羡慕不已。
  “龙叔,您可千万别这么说。”
  顾清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半是谦虚半是真诚地回应道,“您一个人能学会那么多门外语,能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
  又能打又能演还能自己拍电影,做导演、做动作指导,您这才是真正的天才,我跟您比,还差得远呢。”
  他这话并非完全客套,
  陈龙大哥那仿佛铁打的身体、永不停歇的精力以及在国际影坛取得的巨大成就,本就是无数人难以企及的天板。
  “哈哈哈,没有没有,”
  陈龙大哥被反向夸赞,乐呵地大笑起来,摆着手,“我那些外语啊,都是半桶水,唬唬人还行,
  真要说流畅交流,也就只能讲个两三句日常用语,跟你这满肚子学问比不了,比不了。”
  他笑完,又像是想起什么,饶有兴致地追问:“对了,顾清,看你这么会背诗,作的词、写的曲也都古意盎然,韵味十足,你平时是不是经常看古书?”
  “嗯,四书五经都粗略地看过一些。”顾清点点头。
  “哈哈,《四书》我小时候我师傅于也逼着我背过!”
  陈龙大哥像是找到了共同话题,谈兴更浓,甚至带着点得意,“我现在有还能背出来,你听着啊:子曾子曰……”
  他竟真的即兴来了一段贯口,虽然发音带着明显的港味,但吐字清晰,节奏感十足,看得出是下过苦功的。
  “龙叔,您背的这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里引用的版本吧?”
  顾清听完,有些哭笑不得地指出。
  这段背诵绕口诀,是民国时期的教书先生经常使用的。
  而陈龙大哥的师傅的确是那个时期的人。
  “哇!对对对!就是朱熹的那个…那个什么注!”
  陈龙大哥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遇到了知音,激动地一拍桌子,对着顾清就竖起了大拇指,嘴里不住地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眼神里的喜爱和欣赏几乎要溢出来,“顾清你是真的懂!
  上次我参加马爷和窦文滔的那个节目,我背这段,他们都没听出来是哪一版的,利害!太厉害了!”
  此刻的陈龙大哥,看着顾清的眼神充满了喜爱,恨不得这就是自家的崽呀。
  顾清身上那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却又丝毫不显迂腐,
  同时眉清目秀、光彩照人的气质,简直完美契合了他心目中对于“文化人”兼“优秀后辈”的所有想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