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中用(2 / 3)
好容易听完,众人直叹,又有人问道:“宋小娘子做这许多事,老闵他那女婿,是姓岑那一个吧?他会不会做人做事的?预备怎么给她请功?”
“早晓得滑州这样乱七八糟,你就别去了!又累又烦,还耽误我们吃饭!”
“正是,两个月功夫,怎么看着还瘦了!”
又有十分不满的,转头追着陈夫子为宋妙打抱不平,道:“陈兄,你那师弟拐带走我们的人,也不晓得好好对待,才给多少酬劳,竟拿着当牛做马使唤么??你可得好好管管啊!”
一时应者云集。
两个月没有宋饭吃,众夫子早已憋了一肚子气,寻不到韩砺撒,此时见人回来,只好借着开玩笑的口吻要求陈夫子做主。
而陈夫子从前“正言”长,“正言”短挂在嘴边,此时却一下子换了张面孔。
他嚷嚷道:“什么叫‘我可得好好管管’?那姓韩的在上舍读书,你们难道没教过他?不是他先生??我可没有给他上过课,真正论起来,我不是他先生,你们才是!到底谁人玩忽职守,尸位素餐??”
陈夫子年纪较长,地位又尊,一旦耍起赖来,旁人都拿他没办法,只好转而去讨伐韩砺。
正说话间,各色吃食就先后端上了桌。
有了吃的,再无人有嘴巴去骂,人人都顾着端碗拿筷子去了。
因知夏日人人没胃口,夫子们多数有了年纪,牙口不好,今日做的都是简单、开胃,又不难咬嚼的。
主食分两种,有面有粥。
面是细面,拉得毫细,并不以筋道见长,但也绝不软趴趴,略带有一点咬感,面香味很足。
粥是白粥,熬得很稠,米粒开了,盛进碗里甚至能冒出来一座小粥山尖,筷子竖着插进去,倒下来得很缓慢,几乎没有粥水。
为了搭这两样,既做浇头,也下粥,宋妙用最当季的豇豆做了一道橄榄菜豆角肉沫。
橄榄菜乃是自制,新鲜橄榄洗净煮透,一分为二,同酸芥菜碎、盐一起用油熬整整一天,熬成乌色,不中看,但是闻之奇香,出锅前放芝麻油、蒜油,香上又加香。
这样做出来的橄榄菜,入口咸鲜,带着橄榄独特的清香,哪怕只用来佐白粥,不用旁的肉菜,都可以直接送下去一大碗。
橄榄菜同豇豆角同炒,因是给夫子们吃,香味在其次,咬得动最要紧,宋妙就不用最香的油炒法,而是把豆角切粒先焯水,煮软了再捞起来滤干水分,和橄榄菜并煸香的猪肉末,炒得三者味道你挨我,我靠你,你你我我再分不清,方才出锅。
面是一经捞起立刻就过了凉水,此时也泡在冷水里,凉凉的,橄榄菜肉沫豆角却是刚出锅,热乎乎。
把面条用长筷子挑进碗里,盛上满满几大勺榄菜肉沫豆角,稍稍一拌匀——浇头热,面条冷,两者一中和,就是正正好入口的温度。
面条是适合吃拌面、捞面还是适合吃汤面,取决于很多因素,麦子的品种、面粉磨的粗细、揉面的力度与程度、里头添了什么调料——盐油——以及多寡,另还有拉面手法,等等等等。
宋妙今次做出来的细面就是特别好吸附浇头的那一种,尤其浇头里又有橄榄菜,橄榄菜极为细碎,简直一丝一丝的,又是自来泡在油里,几乎是一挨着面条,就粘了上去。
于是一口嗦面,根本不用担心没有滋味,简直那面重新投了胎,再生成了香而浓的橄榄菜面,好似它们生下来就已经在了一起,面香、橄榄香同咸鲜混合,是无比醇厚的一口,当中又挟带着豆角和肉末。
豇豆正是季节,嫩得很,焯透后又跟猪肉末同橄榄菜一起炒死了,咬下去,麦香、橄榄菜味、猪肉末焦香和着豆角的汁水在嘴里翻滚,是最最家常、人的嘴巴最最适应的味道。
这道菜佐粥也是极佳,盛一勺进冷粥里,橄榄菜油和猪肉末豆角炒出来的油脂、菜汁把它挨着的一圈粥都染成了乌褐色——这一圈味道最好。
要是连菜带粥一起扒进嘴里,稠粥会将一切融为混沌,咬一口鲜,再一口鲜,又一口是豆角汁的嫩甜,基底却是熬出米油的粥,此时轻轻一合嘴,早已开的米粒瞬间就被压平,榨出里头米汤来,凉中带着清爽。
青菜是菜。
菜切碎了,下一点油焯水,和茱萸碎芥末籽一起炒,炒出来是颜色嫩绿的一盘,用勺子盛进碗里,扒拉一口,菜粒已经软了,但仍旧保持着原本的形状,菜汁清甜得很,微微辣,辣中带香,油润润的,百吃而不腻。
两个菜,两样主食是先上的桌,一摆上去,诸夫子熟手熟脚各取所好,根本不用交代,也不用程二娘同大饼管顾。 ↑返回顶部↑
“早晓得滑州这样乱七八糟,你就别去了!又累又烦,还耽误我们吃饭!”
“正是,两个月功夫,怎么看着还瘦了!”
又有十分不满的,转头追着陈夫子为宋妙打抱不平,道:“陈兄,你那师弟拐带走我们的人,也不晓得好好对待,才给多少酬劳,竟拿着当牛做马使唤么??你可得好好管管啊!”
一时应者云集。
两个月没有宋饭吃,众夫子早已憋了一肚子气,寻不到韩砺撒,此时见人回来,只好借着开玩笑的口吻要求陈夫子做主。
而陈夫子从前“正言”长,“正言”短挂在嘴边,此时却一下子换了张面孔。
他嚷嚷道:“什么叫‘我可得好好管管’?那姓韩的在上舍读书,你们难道没教过他?不是他先生??我可没有给他上过课,真正论起来,我不是他先生,你们才是!到底谁人玩忽职守,尸位素餐??”
陈夫子年纪较长,地位又尊,一旦耍起赖来,旁人都拿他没办法,只好转而去讨伐韩砺。
正说话间,各色吃食就先后端上了桌。
有了吃的,再无人有嘴巴去骂,人人都顾着端碗拿筷子去了。
因知夏日人人没胃口,夫子们多数有了年纪,牙口不好,今日做的都是简单、开胃,又不难咬嚼的。
主食分两种,有面有粥。
面是细面,拉得毫细,并不以筋道见长,但也绝不软趴趴,略带有一点咬感,面香味很足。
粥是白粥,熬得很稠,米粒开了,盛进碗里甚至能冒出来一座小粥山尖,筷子竖着插进去,倒下来得很缓慢,几乎没有粥水。
为了搭这两样,既做浇头,也下粥,宋妙用最当季的豇豆做了一道橄榄菜豆角肉沫。
橄榄菜乃是自制,新鲜橄榄洗净煮透,一分为二,同酸芥菜碎、盐一起用油熬整整一天,熬成乌色,不中看,但是闻之奇香,出锅前放芝麻油、蒜油,香上又加香。
这样做出来的橄榄菜,入口咸鲜,带着橄榄独特的清香,哪怕只用来佐白粥,不用旁的肉菜,都可以直接送下去一大碗。
橄榄菜同豇豆角同炒,因是给夫子们吃,香味在其次,咬得动最要紧,宋妙就不用最香的油炒法,而是把豆角切粒先焯水,煮软了再捞起来滤干水分,和橄榄菜并煸香的猪肉末,炒得三者味道你挨我,我靠你,你你我我再分不清,方才出锅。
面是一经捞起立刻就过了凉水,此时也泡在冷水里,凉凉的,橄榄菜肉沫豆角却是刚出锅,热乎乎。
把面条用长筷子挑进碗里,盛上满满几大勺榄菜肉沫豆角,稍稍一拌匀——浇头热,面条冷,两者一中和,就是正正好入口的温度。
面条是适合吃拌面、捞面还是适合吃汤面,取决于很多因素,麦子的品种、面粉磨的粗细、揉面的力度与程度、里头添了什么调料——盐油——以及多寡,另还有拉面手法,等等等等。
宋妙今次做出来的细面就是特别好吸附浇头的那一种,尤其浇头里又有橄榄菜,橄榄菜极为细碎,简直一丝一丝的,又是自来泡在油里,几乎是一挨着面条,就粘了上去。
于是一口嗦面,根本不用担心没有滋味,简直那面重新投了胎,再生成了香而浓的橄榄菜面,好似它们生下来就已经在了一起,面香、橄榄香同咸鲜混合,是无比醇厚的一口,当中又挟带着豆角和肉末。
豇豆正是季节,嫩得很,焯透后又跟猪肉末同橄榄菜一起炒死了,咬下去,麦香、橄榄菜味、猪肉末焦香和着豆角的汁水在嘴里翻滚,是最最家常、人的嘴巴最最适应的味道。
这道菜佐粥也是极佳,盛一勺进冷粥里,橄榄菜油和猪肉末豆角炒出来的油脂、菜汁把它挨着的一圈粥都染成了乌褐色——这一圈味道最好。
要是连菜带粥一起扒进嘴里,稠粥会将一切融为混沌,咬一口鲜,再一口鲜,又一口是豆角汁的嫩甜,基底却是熬出米油的粥,此时轻轻一合嘴,早已开的米粒瞬间就被压平,榨出里头米汤来,凉中带着清爽。
青菜是菜。
菜切碎了,下一点油焯水,和茱萸碎芥末籽一起炒,炒出来是颜色嫩绿的一盘,用勺子盛进碗里,扒拉一口,菜粒已经软了,但仍旧保持着原本的形状,菜汁清甜得很,微微辣,辣中带香,油润润的,百吃而不腻。
两个菜,两样主食是先上的桌,一摆上去,诸夫子熟手熟脚各取所好,根本不用交代,也不用程二娘同大饼管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