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策心中震撼, 当即道:“陈王世子与我年岁相仿,三年前……岂不是舞象之年?”
  十六七岁的年纪,就能暗中调配, 以大量粮草为资, 暗中支持别的部曲?
  “也有可能出自陈王的属意……”孙坚收起两张缣帛,“但根据你的描述,陈王世子极有主见,这一切,应是由他本人经手。”
  即便平复了心绪,孙策仍然满腹疑惑:“可是……陈王世子为什么要帮助我们?”
  三年前,他的父亲杀了前任荆州刺史,占据南郡。彼时正值关东义军征讨董卓,他父亲同样响应号召,北上讨董,却因为得罪袁术的缘故,粮草难行。
  两难之际, 一支商队带来千石粮草,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后来,每当他们粮草困窘, 这支商队都会及时出现,为他们提供援助。即使董卓身死, 这份帮助也不曾中断。
  这已经超脱信中所写的“君子之义”,而更像一种拉拢。
  三年前局势未定,陈王世子所援供的粮草数量可观,即便孙策是受益者, 也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这种做法是令人琢磨不透的豪赌。
  孙坚指着缣帛上的“刘表”二字,给出了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依照盟书上的要求……陈王世子想让我们牵制荆州刺史刘表。”
  “三年前,刘表刚成为荆州太守,尚未形成气候。陈国世子竟从那个时候就开始防备刘表,提前做好谋划……”孙策颇有些不可思议。两次与刘昀的见面,对方都给他留下“少年意气,易于来往”的印象,全然没想到对方竟有这样的城府。
  “若真的如此,对我们而言倒是一件好事。”孙坚说道,“有迹可循的拉拢,总比未知的给予更令人安心。”
  孙策深以为然,盯着桌案上的一块暗斑,恍然入神:“不管陈王一方是何想法……牵掣刘表一事,倒是正合我们的意。”
  “陈王世子既然在这个时候前往汝南,主动在你的面前挑明身份——最近一段时间,陈国势必会有不一般的行动。”
  在孙策与孙坚的关注中,与陈国达成某些共识的黄琬入主兖州,成为新一任的兖州牧。
  黄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葬了前任兖州刺史刘岱的尸体,抚恤在战争中牺牲的兖州将士。
  随后,他将元气大伤的兖州重新整顿,在济北国与泰山郡的边境修建防御工事,用石灰粉加固城墙。
  赵云这一支骑兵原是公孙瓒派来援助刘岱的,如今刘岱命丧黄泉,这一支骑兵按理应当回返幽州。然而前不久袁绍向全天下发布了一封檄文,痛斥公孙瓒杀害幽州刺史刘虞这一恶行,让这支曾经隶属幽州的骑兵心生强烈的动摇。
  若是皇帝还活着,就算这些骑兵为刘虞打抱不平,也不会真的对公孙瓒升起反抗之意。可如今皇帝已死,刘虞作为最有名望,治理州郡最有成效的宗室,由四世三公的袁绍拥护,是如今最有希望复兴汉室的诸侯。
  公孙瓒为了一己私利杀害刘虞,这不仅对他们幽州产生不利的影响,更暗藏谋逆之意。
  袁绍的檄文牢牢抓住这点,由名士陈琳代笔,极具煽动之意。
  “若无刘伯安取道,天下何时能定?”
  这些骑兵都被袁绍发出的檄文煽动,不愿再回公孙瓒的麾下,唯恐成为“助纣为虐”,“怀不轨之心”的贼子。
  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刘昀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当即让表兄陈群登门游说,并对袁绍提供的机会表示由衷的感谢。
  袁本初,多么善解人意,刘昀这边正考虑要怎么将赵云这一支队伍留下来,他就及时发布了一篇声讨公孙瓒的檄文。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妙哉。
  此时的袁绍并不知道刘昀的想法,他只接到刘岱战死,黄琬入主兖州这个消息,别的一概不知。
  在写完檄文后,他成功煽动了幽州的民心,趁着这个机会,向公孙瓒宣战,一口气拿下两个郡城。
  公孙瓒气急,发信给徐州、并州,要与吕布、张扬二人结盟,对袁绍施压。
  与其他诸侯不同,公孙瓒此人喜欢结交三教九流,有孟尝之志。他结交的人中有一人擅长仿笔之法,公孙瓒当即让对方仿照袁绍的笔迹,向曹操写了一封借粮信,命令曹操立即送上万石粮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