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3)
这不在意的样子看得陈宫心中焦急,只得再劝:“主公初入徐州,不宜大动干戈……何况徐州无险可守,乃兵家必争之地,若无外援,怕是难以驻足。”
这话吕布倒是听进去几分。他沉思片刻,向陈宫寻求方略:“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应对?”
“徐州原是曹操攻占之地,主公寻隙入主,已然得罪了曹操。若要应对曹操之怒,彻底稳定徐州,主公必须向北联合田楷旧部,向南与张超守望相助,向东……尽快统辖彭城、下邳这两个诸侯国,避免三端夹击的局面。”
吕布一听,这话里话外还是让他和张超打好关系,顿时不乐意。
他这人颇有几分记仇。当初若不是对董卓朝他丢掷手戟一事耿耿于怀,又恨董卓不愿如昔日承诺的那般对他予以重用,吕布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被王允策反,反手诛杀董卓。
他不想再和张超有所牵扯,朝陈宫丢下一句“此事再议”,就带着佩剑走人。唯有陈宫留在原地,急得直跺脚。
……
张超听完臧洪描述的前因后果,怒不可遏,在臧洪的支持下,大肆出兵,征讨吕布。
吕布得到消息,嗤了句“来得正好”,提着长戟就走,丝毫不顾陈宫的阻拦。
初平四年,秋。张超与吕布在海西县发动“响水之战”,这一站打得昏天黑地,谁都没有留手。
已进入泰山郡的刘昀不断关注着来自徐州的密信,坐山观虎斗。
他料到沛王一定会挑拨吕布和张超的关系,没想到沛王会这么损,直接给吕布按了个杀兄之仇。
但这一切有利于陈国的行动,所以刘昀不但没有派人制止,反而推波助澜,听之任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1] 。
在这一整副棋盘上,不管其他棋子如何走动,只要能达成目的,越是混乱的局势,越有利于避开旁人的眼线。
趁着吕布与张超打得火热,刘昀派征北将军谢源和振威将军徐荣出征,以迅雷之势,夺下彭城、下邳这两个诸侯国。
两个国的诸侯王本无实权,又早早死于战乱。城中的人惧怕曹操的屠城之名,又知吕布曾为董卓效命,怕吕布沾染了西凉军的习气,对这支从泰山郡一路南下,但纪律整肃,从不劫掠扰民的军队大开了畅行之门。
谢源几乎没废什么功夫,就占领了半个徐州,带着一大支军队入驻。
徐州的世家纷纷献上厚礼,已示诚意。谢源为了安抚这些世家,照单全收。
世家见谢源收了礼,纷纷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谢源是陈王的姻亲,是直隶于陈王的亲信,便开始大肆吹嘘,为陈国歌功颂德。
谢源简直没耳听。他让随行来的军师郭嘉替他承受这一切,自己绕到府衙,去清点城中的粮草与户籍。
被留下的郭嘉喝着相府搜罗出来的酒,一边听着这些人阿谀奉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倒是别有一番意趣。
下邳豪族陈登听着周逵、王模的违心之语,翻了翻眼白,拂袖而出。
看似对一切无动于衷,只顾着饮酒的郭嘉心中一动,兴味十足地盯着因为有人离开而不断摇晃的竹帘。
陈登,陈元龙吗……
除了拂袖而走的陈登,在场之人,还有几个不曾加入违心奉承的队伍中。
彭城人张昭正是其中之一。
他是徐州颇有才气的名士,就连袁绍帐下的陈琳,青州恃才傲物的祢衡,都认同他的才华。
当曹操征伐徐州,沿途屠戮的时候,张昭本要带着部族南下避难,后来因为青州之变,不了了之。
这一次陈国入徐,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张昭并没有避开,而是与其他几个士族一同留在治所,等候陈国的到来。 ↑返回顶部↑
这话吕布倒是听进去几分。他沉思片刻,向陈宫寻求方略:“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应对?”
“徐州原是曹操攻占之地,主公寻隙入主,已然得罪了曹操。若要应对曹操之怒,彻底稳定徐州,主公必须向北联合田楷旧部,向南与张超守望相助,向东……尽快统辖彭城、下邳这两个诸侯国,避免三端夹击的局面。”
吕布一听,这话里话外还是让他和张超打好关系,顿时不乐意。
他这人颇有几分记仇。当初若不是对董卓朝他丢掷手戟一事耿耿于怀,又恨董卓不愿如昔日承诺的那般对他予以重用,吕布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被王允策反,反手诛杀董卓。
他不想再和张超有所牵扯,朝陈宫丢下一句“此事再议”,就带着佩剑走人。唯有陈宫留在原地,急得直跺脚。
……
张超听完臧洪描述的前因后果,怒不可遏,在臧洪的支持下,大肆出兵,征讨吕布。
吕布得到消息,嗤了句“来得正好”,提着长戟就走,丝毫不顾陈宫的阻拦。
初平四年,秋。张超与吕布在海西县发动“响水之战”,这一站打得昏天黑地,谁都没有留手。
已进入泰山郡的刘昀不断关注着来自徐州的密信,坐山观虎斗。
他料到沛王一定会挑拨吕布和张超的关系,没想到沛王会这么损,直接给吕布按了个杀兄之仇。
但这一切有利于陈国的行动,所以刘昀不但没有派人制止,反而推波助澜,听之任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1] 。
在这一整副棋盘上,不管其他棋子如何走动,只要能达成目的,越是混乱的局势,越有利于避开旁人的眼线。
趁着吕布与张超打得火热,刘昀派征北将军谢源和振威将军徐荣出征,以迅雷之势,夺下彭城、下邳这两个诸侯国。
两个国的诸侯王本无实权,又早早死于战乱。城中的人惧怕曹操的屠城之名,又知吕布曾为董卓效命,怕吕布沾染了西凉军的习气,对这支从泰山郡一路南下,但纪律整肃,从不劫掠扰民的军队大开了畅行之门。
谢源几乎没废什么功夫,就占领了半个徐州,带着一大支军队入驻。
徐州的世家纷纷献上厚礼,已示诚意。谢源为了安抚这些世家,照单全收。
世家见谢源收了礼,纷纷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谢源是陈王的姻亲,是直隶于陈王的亲信,便开始大肆吹嘘,为陈国歌功颂德。
谢源简直没耳听。他让随行来的军师郭嘉替他承受这一切,自己绕到府衙,去清点城中的粮草与户籍。
被留下的郭嘉喝着相府搜罗出来的酒,一边听着这些人阿谀奉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倒是别有一番意趣。
下邳豪族陈登听着周逵、王模的违心之语,翻了翻眼白,拂袖而出。
看似对一切无动于衷,只顾着饮酒的郭嘉心中一动,兴味十足地盯着因为有人离开而不断摇晃的竹帘。
陈登,陈元龙吗……
除了拂袖而走的陈登,在场之人,还有几个不曾加入违心奉承的队伍中。
彭城人张昭正是其中之一。
他是徐州颇有才气的名士,就连袁绍帐下的陈琳,青州恃才傲物的祢衡,都认同他的才华。
当曹操征伐徐州,沿途屠戮的时候,张昭本要带着部族南下避难,后来因为青州之变,不了了之。
这一次陈国入徐,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张昭并没有避开,而是与其他几个士族一同留在治所,等候陈国的到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