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郭嘉正品着佳酿,听到徐荣的询问,他放下杯盏,反问道:
  “若将军是张超,可会应邀?”
  徐荣略作沉思, 缓缓摇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1],定会婉言辞之。”
  郭嘉笑道:“将军为何认定前往东海郡赴约即是危险?”
  徐荣哑然。
  郭嘉又道:“将军本为董太师的部将,州郡属官只知将军的威名,却对将军的品性全无了解。世人在评定不相熟的另一人时,总会无意识地将心比心,代入自己的立场。正如将军方才所言——君子不立危墙,将军会因为顾及未知的危险而选择退避三舍,明哲保身,张超却是未必。”
  “更何况,利益动人心。即便张超真的心有顾虑,在利益足够动人,陷阱足够美妙的时候,他总会忽略某些若有若无的危险,将自己缚入蛛网。”
  徐荣听着郭嘉的话,若有所悟:“张超轻易便与吕布反目……故而,他极有可能相信我是真的背弃陈国,向他们提出投效之意?”
  郭嘉缓缓颔首:“若他们相信陈国被破这个消息,便会相信将军背弃陈国这件事。”
  徐荣又问:“既如此,我是否应该立即写信,邀请张超一聚?”
  “这倒不急。”郭嘉道,“既是作戏, 那便要做得全面一些,免得引人生疑。”
  在徐荣疑惑不解的目光中, 郭嘉指了指西边的方向:
  “下一幕,还应交由主公才是。”
  ……
  刘昀在确认徐州的诸事和己方计划别无二致后,当即让人以李傕的名义仿了一封书信,并在末尾盖上李傕的印章。
  不久,梁国、沛国以及远在九江郡的刘繇、张超都收到“李傕”这方送出的邀功信。
  ——已依计行事,尽除陈国,诛。
  刘繇与张超收到信,喜不自胜。原先他们得到陈国被破的消息,尚有几分隐虑,如今这些隐虑被一扫而空,只留大计可图的兴奋。
  他们当即向徐荣寄了一封密信,要求徐荣派遣使者,商议结盟之事;又向谢源寄了一封回信,信中表达了对陈国遭遇的遗憾惋惜,以及对谢源的关心与慰问。
  他们并没有回绝谢源的请求,也没有一口答应,而是隐隐透出答应的倾向,却始终没有把话说绝。
  如果陈国这边不知道内情,或者确实因为国破的心焦,在看到这封回信的时候,只会以为刘繇他们是在对“支援的条件”讨价还价,想要获取更多的好处。
  然而刘繇这样的行为,和当初陈国对付吕布的计策何曾相似?
  这种“看似在答应的边缘徘徊,实际上只是为了先稳住对方,不断地拖延时间,直到己方计谋成功”的战略,都是刘昀他们玩剩下的,此时反用在刘昀他们身上,当即就被识破。
  好在他们的目的也不是真的和刘繇结盟。刘繇这个决定,反而正中他们下怀。
  再说梁国、沛国。
  作为与陈国距离最近的两个诸侯国,梁、沛二王比刘繇更早地得到陈国被攻破的消息,都有些不可置信。
  他们一边派人核查信息的准确性,一边按兵不动,很是沉得住气。
  当“李傕”的密信寄到他们手中,梁、沛二王的反应各不相同。
  梁王觉得这份信很是莫名其妙,他与李傕没有任何关系,这“依计行事”是何意?不知道的还以为陈国被灭这件事是他主使的呢。
  “……此信莫非是为了嫁祸罪名,让我们与远在徐州的谢源结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