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马超用的是《论语》和《汉书》中的典故。前者是孔子回答“为政”之法的名言,意指君子带头施行仁政,必将“风过草偃”;后者指的是对方威势势不可挡,让人不战自降。
  马超这句话相当于官方式的夸赞,拎不出错,但有些浮于表面。
  刘昀当即笑意微敛:“若孟起不愿回答,那便罢了。”
  至此,双方已试探多回,始终摸不清彼此的底线。
  马超虽然看不透这位年轻的诸侯,但他明白对方方才的话语并非说笑。
  在马超看来,无人会不喜欢讨喜的赞誉之言。这位年少有为的世子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欣喜与动摇,着实难搞。
  马超收起继续试探的心思,从怀中取出一封盖着封泥的密信。
  “一切因由,尽在信中。”
  刘昀打开信匣,快速浏览。
  只一瞬,平静的神色微变。
  “五胡谋华?”
  五胡乱华,这四个字,如同一根刺喉的鱼刺,横亘于历史长河。
  但是,根据史载,五胡乱华的起始,应该是在西晋八王之变以后。
  距今尚有一百年之久。
  下意识出现的否定与猜疑,很快被刘昀再次否定。
  ——不,未必如此。
  若艾弗雷特的“多世界理论[3]”为真,那么,在他穿越到东汉末年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而是另外分裂出的一个分支。
  这个世界的一切发展,都不能再用史书的时间线来衡定。
  就像这个世界的袁术、刘协早早过世,而黄琬、蔡邕得以存活。
  因为某些原因,塞外游牧民族提前图谋华夏——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刘昀手下的情报网大多数分布在中原地区,要说对游牧民族的动向掌控,自然比不上在西凉颇具威望的马超。
  然而,他的心中并非没有疑虑。
  “听闻孟起在西凉……在羌人、氐人之间颇有名望?”
  在东汉末年,各个游牧民族时常叛而复降,降而复叛,袁绍等诸侯时常与游牧民族的首领结盟,对抗政敌——这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就像袁绍勾结乌桓,与乌桓王结为盟友,马腾马超这对父子同样与凉州一带的羌人、氐人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原来那个世界,马超甚至能获得多个氐族部落的支持,反抗曹操的统治。
  若说刘昀此时只是“心存疑虑”,那马超就是“心下大骇”。
  先前刘昀一语道破他的身份,已足够令他意外,而今对方说出不为外人得知的隐秘,还如此毫不避忌地说出来,这几乎颠覆马超对陈国势力的认知。
  原本以为陈国只在行军与审时度势这两方面胜于旁人,没想到,连西凉的态势都能掌握得如此清晰。
  除此之外,陈国到底还掌握着哪些重要的军情,还隐藏着哪些可怕的杀手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