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自断手脚,发展大转向!(2 / 8)
这套理念能支撑他在废土的艰难险阻中咬牙坚持,可反过来,也让他难以轻易接受其他理念,更不会随便改变自己的既定方向。
这就很麻烦。
下面的二、三期检查官,没有成型的理念,相对容易被引导改变,可认知上存在局限,思想守旧,缺乏变通能力,很难跟上新的发展思路。
而上面的四期检查官,认知足够开阔,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可各自的理念早已根深蒂固,想要撬动他们、整合到一起,难之又难。
程野越想越觉得棘手,卫星城的发展理念偏差只是表象,深层的问题是这些不同层级检查官的理念与认知壁垒。
想要让所有卫星城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战,恐怕比解决单个卫星城的经济问题还要难。
丁以山把这种难办的事情交给他一个见习,还真是把他提前当成跃野的站长来对待了。
一路思索。
车队在国道上疾驰,直到路牌显示距离工业区只剩三公里,要经过一座岗哨站缓缓停下时,程野才后知后觉,一路过来的道路几乎没有任何损毁起伏,车子跑得异常平稳。
顺着路牌指引的方向抬眼望去,天还亮着,澄澈的天光下,工业区的虚影铺展在视野尽头,庞大得超出想象。
它不像城市建筑群那般错落有致,反倒像一整片连绵不断的灰色巨兽,横亘在远方,几乎要与天际线融为一体。
数不清的厂房鳞次栉比,高矮不一的轮廓堆迭在一起,没有多余装饰,只凭着钢筋水泥的厚重感,撑出遮天蔽日的气势。
远处最高的几座钢架结构直插云霄,巨大的厂房穹顶连成一片。
仔细打量,能隐约看到一个区域连着一个区域,中间有无数蚂蚁大小的车辆在移动,忙着运输材料和成品,整个工业区都在高速运转。
“这就是幸福城的工业区?”
程野推开车门,站在高架桥边细细远眺,心头满是震动。
算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工业区,和工业署展示的规划图、以及图片里的规整模样完全不同。
整个工业区足足绵延十五公里,眼下展露在眼前的仅仅是最前方的e区,往前还有a、b、c、d四个区域,以及最为核心的水电站区域。
“或许幸福城压根不需要各个卫星城有自己的产业,只要能让人安全活下去就足够了?”
程野忽然冒出这个念头,随即又赶紧摇头驱散。
工业区再大,也只能容纳十万人就业,还不及旧时代国内一个富士康的一半规模。
而且工业生产只会越来越精密、自动化,往后需要的工人只会更少。
这么多流民,总不能都待在庇护城里无所事事、坐吃山空吧?
当然不可能,除了大工业生产,必须发展更多支柱产业,才能支撑起幸福城和卫星城集群的长远发展。
更何况,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得能卖出去,才能兑换成生存所需的资源。
兑换资源
程野沉吟着,一些零散的想法从心底冒出来,渐渐有了头绪。
“程检查官,您想去工业区参观吗?”穆双拿着一张申请表走过来,“目前除了水电站和a、b两区封闭生产、只出不进,其他区域都能随便进出。”
“不了,天快黑了,看完东平镇,我们就回缓冲区。”
程野摇头拒绝。工业区的情况,老孙给的平板里已经写得很详细,实地勘察意义不大,而且核心区域就在a、b两区,进不去的话,看了也白看。 ↑返回顶部↑
这就很麻烦。
下面的二、三期检查官,没有成型的理念,相对容易被引导改变,可认知上存在局限,思想守旧,缺乏变通能力,很难跟上新的发展思路。
而上面的四期检查官,认知足够开阔,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可各自的理念早已根深蒂固,想要撬动他们、整合到一起,难之又难。
程野越想越觉得棘手,卫星城的发展理念偏差只是表象,深层的问题是这些不同层级检查官的理念与认知壁垒。
想要让所有卫星城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战,恐怕比解决单个卫星城的经济问题还要难。
丁以山把这种难办的事情交给他一个见习,还真是把他提前当成跃野的站长来对待了。
一路思索。
车队在国道上疾驰,直到路牌显示距离工业区只剩三公里,要经过一座岗哨站缓缓停下时,程野才后知后觉,一路过来的道路几乎没有任何损毁起伏,车子跑得异常平稳。
顺着路牌指引的方向抬眼望去,天还亮着,澄澈的天光下,工业区的虚影铺展在视野尽头,庞大得超出想象。
它不像城市建筑群那般错落有致,反倒像一整片连绵不断的灰色巨兽,横亘在远方,几乎要与天际线融为一体。
数不清的厂房鳞次栉比,高矮不一的轮廓堆迭在一起,没有多余装饰,只凭着钢筋水泥的厚重感,撑出遮天蔽日的气势。
远处最高的几座钢架结构直插云霄,巨大的厂房穹顶连成一片。
仔细打量,能隐约看到一个区域连着一个区域,中间有无数蚂蚁大小的车辆在移动,忙着运输材料和成品,整个工业区都在高速运转。
“这就是幸福城的工业区?”
程野推开车门,站在高架桥边细细远眺,心头满是震动。
算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工业区,和工业署展示的规划图、以及图片里的规整模样完全不同。
整个工业区足足绵延十五公里,眼下展露在眼前的仅仅是最前方的e区,往前还有a、b、c、d四个区域,以及最为核心的水电站区域。
“或许幸福城压根不需要各个卫星城有自己的产业,只要能让人安全活下去就足够了?”
程野忽然冒出这个念头,随即又赶紧摇头驱散。
工业区再大,也只能容纳十万人就业,还不及旧时代国内一个富士康的一半规模。
而且工业生产只会越来越精密、自动化,往后需要的工人只会更少。
这么多流民,总不能都待在庇护城里无所事事、坐吃山空吧?
当然不可能,除了大工业生产,必须发展更多支柱产业,才能支撑起幸福城和卫星城集群的长远发展。
更何况,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得能卖出去,才能兑换成生存所需的资源。
兑换资源
程野沉吟着,一些零散的想法从心底冒出来,渐渐有了头绪。
“程检查官,您想去工业区参观吗?”穆双拿着一张申请表走过来,“目前除了水电站和a、b两区封闭生产、只出不进,其他区域都能随便进出。”
“不了,天快黑了,看完东平镇,我们就回缓冲区。”
程野摇头拒绝。工业区的情况,老孙给的平板里已经写得很详细,实地勘察意义不大,而且核心区域就在a、b两区,进不去的话,看了也白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