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新的开始(2 / 4)
李振国也笑了,带著几分不好意思:“以前在京城罐头厂就是个普通工人,每天接触的不是机器就是干活的伙计,哪会想这些。
现在不一样了,在万安镇罐头厂当生產主管,要考虑的事情多了,生產质量、生產安全,还有產品的销路,一样都不能马虎。
我跟谢厂长没事的时候就经常坐在一起聊这些,时间长了,也就懂点门道了。”
陈淑萍点了点头,又想起一个问题:“黄桃罐头也快过季了吧?等黄桃採摘完,你们厂又该生產啥了?”
“老二还种了一批醃渍小黄瓜,马上就能採收了,正好能接上趟。那批醃渍小黄瓜加上之前库存的番茄罐头,刚好能凑够剩下出口到苏联的一百吨外贸订单。“李振国条理清晰地说著,“等醃渍黄瓜採摘完,差不多就到十月中下旬了,到时候我们会生產米粥罐头。”
“米粥罐头?”陈淑萍一听,眉头皱得更紧了,“我记得你在京城罐头厂的时候,厂里也生產过米粥罐头,结果销量差得不行,最后都当成员工福利下发了。
那一年我可吃够了,天天喝那没滋没味的米粥,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腻。现在新厂又生產米粥罐头,这不是赔钱货嘛!“
李振国赶紧摆手:“那不一样!以前京城罐头厂的米粥不注重口味,放的食材少得可怜,除了大米就是水,味道能好才怪。
我们新研发的米粥,一共放了八种食材,有点像腊八粥,有大枣、红豆、桂圆、莲子、百合、生——食材丰富得很,味道肯定不一样。”
陈淑萍听到这儿,突然一拍巴掌,像是想起了什么:“我记起来了!辉京前阵子跟我提过,说大嫂整天在家熬八宝粥,食材特別丰盛,刚开始喝的时候觉得特別好喝,结果大嫂天天做,他都喝腻了。
这大半个月没喝,前两天又嚷嚷著要喝八宝粥,前儿个妈给他熬了一回,他还说不好喝,为这事我还揍了他一顿呢!”
“没错,咱们这八宝粥罐头的方子,就是大嫂研发的。”李振国笑著说,“开始她就是在家熬给家里喝,后来家人喝腻了,她又拿到四季青公司的食堂熬,让厂里的工人提意见,综合大家的口味改了好几回,味道是越来越好了,以后做成罐头肯定受欢迎。”
陈淑萍话锋一转,想起了姐姐家的事:“对了,老二最近忙啥呢?昨儿个我姐过来串门,还说他有日子没找过婷婷了。”
李振国说道:“他要忙的可太多了。四季青公司一直在扩规模,合作的种植户加起来有几百亩。
好滋味罐头厂这边的事,他也得操心,生產线、產品质量都得盯著。
而且他最近又要开餐厅分店,对了,他还打算开一家五百平米的大超市呢!”
“超市?那是啥?”陈淑萍头一回听说这个词。
“就是卖东西的地方,跟供销社、商场有点像,但客人能自己挑想要的,更方便。听说外国人买东西都去超市。他手底下这么多產业,能不忙吗?”李振国解释道。
陈淑萍有些担忧:“老二又是开新餐厅,又是办超市的,摊子是不是铺得太大了?他就不怕赔钱吗?万哪个生意做砸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李振国却一点都不担心,笑著说:“放心吧,老二心里有谱,他做啥事都想得周全,不会瞎折腾的。
新开的餐厅和超市的底商都是他自己买的,就算到时候买卖没干成,底商还在那儿,租出去收租金,也是一笔稳定的收入,亏不了。“
“妈呀,老二又买底商了?了多少钱啊?”陈淑萍的声音陡然拔高,又赶紧压低,生怕吵醒外面的人。
李振国伸出两根指,神秘地笑了笑:“你猜?”
陈淑萍试探著问:“两万?”
李振国摇了摇头。
陈淑萍心里一惊,又猜:“难道是——二十万?”
李振国点了点头,陈淑萍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么多钱!这得挣多少年才能挣回来啊!”
“你以为呢,那俩底商一个在亚运村,一个在西单,都是京城最繁华的地方,五百多平米的大底商,能便宜得了吗?”李振国语气中带著几分自豪:
“老二有眼光,是託了朋友的关係才买到,一般人想买,也买不著。”
陈淑萍嘆了口气:“你说我姐也是瞎操心,老二去找婷婷,她担心俩孩子整天腻在一起出事;现在老二忙得没功夫去找婷婷,她又惦记著,生怕俩孩子感情淡了。” ↑返回顶部↑
现在不一样了,在万安镇罐头厂当生產主管,要考虑的事情多了,生產质量、生產安全,还有產品的销路,一样都不能马虎。
我跟谢厂长没事的时候就经常坐在一起聊这些,时间长了,也就懂点门道了。”
陈淑萍点了点头,又想起一个问题:“黄桃罐头也快过季了吧?等黄桃採摘完,你们厂又该生產啥了?”
“老二还种了一批醃渍小黄瓜,马上就能採收了,正好能接上趟。那批醃渍小黄瓜加上之前库存的番茄罐头,刚好能凑够剩下出口到苏联的一百吨外贸订单。“李振国条理清晰地说著,“等醃渍黄瓜採摘完,差不多就到十月中下旬了,到时候我们会生產米粥罐头。”
“米粥罐头?”陈淑萍一听,眉头皱得更紧了,“我记得你在京城罐头厂的时候,厂里也生產过米粥罐头,结果销量差得不行,最后都当成员工福利下发了。
那一年我可吃够了,天天喝那没滋没味的米粥,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腻。现在新厂又生產米粥罐头,这不是赔钱货嘛!“
李振国赶紧摆手:“那不一样!以前京城罐头厂的米粥不注重口味,放的食材少得可怜,除了大米就是水,味道能好才怪。
我们新研发的米粥,一共放了八种食材,有点像腊八粥,有大枣、红豆、桂圆、莲子、百合、生——食材丰富得很,味道肯定不一样。”
陈淑萍听到这儿,突然一拍巴掌,像是想起了什么:“我记起来了!辉京前阵子跟我提过,说大嫂整天在家熬八宝粥,食材特別丰盛,刚开始喝的时候觉得特別好喝,结果大嫂天天做,他都喝腻了。
这大半个月没喝,前两天又嚷嚷著要喝八宝粥,前儿个妈给他熬了一回,他还说不好喝,为这事我还揍了他一顿呢!”
“没错,咱们这八宝粥罐头的方子,就是大嫂研发的。”李振国笑著说,“开始她就是在家熬给家里喝,后来家人喝腻了,她又拿到四季青公司的食堂熬,让厂里的工人提意见,综合大家的口味改了好几回,味道是越来越好了,以后做成罐头肯定受欢迎。”
陈淑萍话锋一转,想起了姐姐家的事:“对了,老二最近忙啥呢?昨儿个我姐过来串门,还说他有日子没找过婷婷了。”
李振国说道:“他要忙的可太多了。四季青公司一直在扩规模,合作的种植户加起来有几百亩。
好滋味罐头厂这边的事,他也得操心,生產线、產品质量都得盯著。
而且他最近又要开餐厅分店,对了,他还打算开一家五百平米的大超市呢!”
“超市?那是啥?”陈淑萍头一回听说这个词。
“就是卖东西的地方,跟供销社、商场有点像,但客人能自己挑想要的,更方便。听说外国人买东西都去超市。他手底下这么多產业,能不忙吗?”李振国解释道。
陈淑萍有些担忧:“老二又是开新餐厅,又是办超市的,摊子是不是铺得太大了?他就不怕赔钱吗?万哪个生意做砸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李振国却一点都不担心,笑著说:“放心吧,老二心里有谱,他做啥事都想得周全,不会瞎折腾的。
新开的餐厅和超市的底商都是他自己买的,就算到时候买卖没干成,底商还在那儿,租出去收租金,也是一笔稳定的收入,亏不了。“
“妈呀,老二又买底商了?了多少钱啊?”陈淑萍的声音陡然拔高,又赶紧压低,生怕吵醒外面的人。
李振国伸出两根指,神秘地笑了笑:“你猜?”
陈淑萍试探著问:“两万?”
李振国摇了摇头。
陈淑萍心里一惊,又猜:“难道是——二十万?”
李振国点了点头,陈淑萍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么多钱!这得挣多少年才能挣回来啊!”
“你以为呢,那俩底商一个在亚运村,一个在西单,都是京城最繁华的地方,五百多平米的大底商,能便宜得了吗?”李振国语气中带著几分自豪:
“老二有眼光,是託了朋友的关係才买到,一般人想买,也买不著。”
陈淑萍嘆了口气:“你说我姐也是瞎操心,老二去找婷婷,她担心俩孩子整天腻在一起出事;现在老二忙得没功夫去找婷婷,她又惦记著,生怕俩孩子感情淡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