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再添一员猛將!野心勃勃(6000字,(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25章 再添一员猛將!野心勃勃……(6000字,求月票)
  不出意外,姜闻的《太阳照常升起》,还是没能逃过“票房遇冷”的命运。
  上映十多天,总票房才勉强突破2000万,单日票房更是直接暴跌到了不足50万。
  这成绩对比其高额的製片成本,简直惨得一批。
  不过嘛,“扑”也是相对的。
  影片早就在坎城卖出了海外版权,成本也早已经收了回来,严格来说算不上亏本。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颇为纳闷。
  毕竟这电影既没炫酷的特效,也没震撼的大场面,怎么就能了6000万呢?
  贴吧里甚至有人给姜闻起了个“超支门教主”的外號,调侃他拍电影永远都在超支的路上。
  旁人搞不懂其中缘由,但吕睿却看得门儿清。
  在他看来,姜闻拍电影的路数,和王家伟其实有著异曲同工之妙。
  俩人走的都是“意识流”路线,只是“超支”的原因不太一样。
  王家伟的意识流,是连他自己都摸不准方向。
  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拍,没头绪剧情该往哪走,也说不清楚要演员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態……
  所以最后只能是一遍又一遍的试、一天天的磨,直至把时间拖得无限长,成本自然也会跟著暴涨。
  可姜闻却不一样。
  他拍电影时脑子里的想法太多,像炸开的烟似的,总是忍不住边拍边改剧情。
  明明吕睿早就帮他画好了《太阳照常升起》的分镜图,並且標註好了每一个镜头的角度和节奏。
  可他拍著拍著,却把剧本上那些全拋到了脑后,凭著感觉胡乱改动,完全不按设定来。
  这就导致他拍戏格外费胶捲。
  就比如当初拍《鬼子来了》时,他足足用了48万尺胶片,创下了业內少见的纪录。
  尤其是片中那句“大哥大嫂过年好”的经典台词,据传,那位外国演员硬生生拍了100多遍才让他满意。
  这般“逮著胶片可劲造”的操作,不超支才怪!
  他的才华毋庸置疑,只是这“隨性”的拍法,怕是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反观吕睿,风格却截然相反。
  他习惯用数字摄影机,只有在拍文艺片时,为了营造细腻的光影氛围感,才会偶尔用胶片摄影机。
  而且拍摄时,他效率也极高,普通镜头通常两三遍就能过。
  就算遇到难度大、演员难找感觉的戏份,也能在十遍以內解决问题,从不会像姜闻那样,在一个镜头上反覆消耗成本。
  …
  《太阳照常升起》很快定好了办庆功宴时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