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功重赏!(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赐试验田,需立文契,明确此田仅用于新粮试验,不可转卖、不可弃种。”
  “若他日萧然无意农务,需将田与农技交予官府,确保新粮技术不致失传。”
  “此外,农学馆传艺,需派一名户部农官协助记录,既助萧然整理经验,也可将技艺汇总成册,供天下州县参考。”
  “免他日因‘口传心授’导致技术偏差。”
  “赏需有度,功需有继,方为长远之策。”
  李世民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李世民看向马周,在李世民心里,马周的份量很重,
  马周语气温和却满含对民生的体察,尽展其“善察细微”的长处:
  “臣再添些细节:其一,试验田所需农具,由工部按萧然此前设计的五齿钉耙、玉米脱粒器样式,打造两套。”
  “一套供他使用,一套鎏金装饰,赐他作传家之物,彰其功。”
  “其二,若萧然家中有亲眷需就医、子弟需求学,可凭令牌赴就近州府官医、官学,无需缴纳费用。”
  “其三,每年新粮收获时,陛下可派使臣赴栲栳村慰问,带回新粮样本,既显陛下记挂,也可让朝堂知晓新粮培育进展。”
  “这些细节虽小,却能让萧然感陛下之诚,也让天下人见陛下赏贤,不仅重‘大功’,也顾‘小节’,更易人心归附。”
  众臣之议虽各有侧重,却皆围绕“不违萧然本心、不废国家法度、不损长远利益”展开。
  房玄龄定全局,李靖重实际,魏征防风险,马周补细节。
  合在一起,便是一套既配得上新粮奇功,又能让萧然安心、让天下信服的赏赐方案。
  这些人基本上给李世民想好了。
  不需要再考虑,按照几人说的来就好。
  “爵位呢?之前他的爵位不高,相比起曲辕犁来,这些土豆玉米红薯的价值,可不一样了。”
  李世民再次问道。
  这些事情肯定是要讨论的,现在不少文武百官都在,刚好可以把这件事定下来。
  其他人略微思索,都没有第一个开口。
  几人考虑的差不多,互相对视了一眼。
  房玄龄这个右仆射地位特殊,他才是李世民之下的第一人。
  他先说比较合适。
  房玄龄这才说道:“陛下,萧然之功,在于‘立民生之基、固盛世之本’,非军功却胜军功,非宰辅却利万姓。”
  “然爵制乃国之根本,需循‘亲疏有别、功级对等’之规。”
  “宗室以外,国公之爵多授定国安邦之将,或筹谋社稷之臣,萧然无领兵之勋、无辅政之劳,骤封国公则逾矩,恐令功臣寒心。”
  “若仅封县子、县男,又轻慢了‘救千万饥馑’的奇功。”
  “以臣之见,当封开国县伯——此爵正四品上,食邑七百户,位列九爵第七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