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晚生晚育!(4 / 5)
话落,他才察觉自己的话里带着几分隐晦的暗示,耳尖悄悄热了热,又赶紧补充一句:“我可不是故意逗你,方才没说清楚,让你瞎着急,是我的不是。”
这下,李丽质总算彻底明白过来。
萧然说的“小”,是心疼女子早婚受苦,是盼着喜欢的人能健健康康长大,根本不是指兕子!
方才的慌乱和失落瞬间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脸颊上止不住的发烫。
她连忙别开眼,指尖轻轻绞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蚋:
“谁、谁瞎着急了我只是怕你说错话罢了。”
可她垂着的眼底,却悄悄漾开了笑意。
原来他的顾虑,是为了女子的身子,是为了“喜欢的人”好。
那他说的“喜欢的人”,肯定就是自己呢?
萧然总是说些奇奇怪怪的话,做些看不懂的事情。
但是这些事情,都没有让人失望。
萧然这样说肯定也有道理。
李丽质心里美滋滋的,“小郎君,多少岁结婚才是比较合适的。”
“最起码得18岁吧!”
在大唐,女子十三四岁嫁人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唐律》里也默认十五岁便是婚嫁的上限。
寻常百姓家盼着早添劳力、早续香火,连士大夫门第也少有将女儿留到十八九岁的。
毕竟这年头人均寿命短,早婚早育才能免了家族断代的担忧,田里也能多双干活的手。
谁会把“等身子长好”放在前头呢?
可萧然说的“至少十八岁”,却也不是凭空胡诌的疯话。
李丽质自小在宫里见得多了,那些十三四岁就嫁人的姐姐们,过后常悄悄说身子虚,有的生养时遭了大罪,有的落下了常年咳嗽的病根。
村里的老人也常念叨,没长开的姑娘家就像没扎根的庄稼,风一吹就倒,哪禁得住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的折腾?
反倒是十七八岁的女子,面色红润,身子也结实,生养时少遭罪,产后也恢复得快。
身子没长好就急着嫁人,本就是糟践自己。
再说了,也不是所有人家都急着早嫁。
有些讲究养生的士大夫,就愿意让女儿多留几年。
等她知书达理、身子彻底长稳了再议亲,说这样嫁过去才能在夫家立住脚,不至于被磋磨。
就是村里孀居再嫁的妇人,也多是二十岁上下,没人会按十五岁的规矩逼她们。
李丽质自己也明白,像她这样的身份,本就不用愁田里缺劳力、家里怕断代,更在意的是往后日子能不能安稳,身子能不能康健。
尤其是萧然用庄稼打比方时,她一听就懂了。 ↑返回顶部↑
这下,李丽质总算彻底明白过来。
萧然说的“小”,是心疼女子早婚受苦,是盼着喜欢的人能健健康康长大,根本不是指兕子!
方才的慌乱和失落瞬间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脸颊上止不住的发烫。
她连忙别开眼,指尖轻轻绞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蚋:
“谁、谁瞎着急了我只是怕你说错话罢了。”
可她垂着的眼底,却悄悄漾开了笑意。
原来他的顾虑,是为了女子的身子,是为了“喜欢的人”好。
那他说的“喜欢的人”,肯定就是自己呢?
萧然总是说些奇奇怪怪的话,做些看不懂的事情。
但是这些事情,都没有让人失望。
萧然这样说肯定也有道理。
李丽质心里美滋滋的,“小郎君,多少岁结婚才是比较合适的。”
“最起码得18岁吧!”
在大唐,女子十三四岁嫁人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唐律》里也默认十五岁便是婚嫁的上限。
寻常百姓家盼着早添劳力、早续香火,连士大夫门第也少有将女儿留到十八九岁的。
毕竟这年头人均寿命短,早婚早育才能免了家族断代的担忧,田里也能多双干活的手。
谁会把“等身子长好”放在前头呢?
可萧然说的“至少十八岁”,却也不是凭空胡诌的疯话。
李丽质自小在宫里见得多了,那些十三四岁就嫁人的姐姐们,过后常悄悄说身子虚,有的生养时遭了大罪,有的落下了常年咳嗽的病根。
村里的老人也常念叨,没长开的姑娘家就像没扎根的庄稼,风一吹就倒,哪禁得住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的折腾?
反倒是十七八岁的女子,面色红润,身子也结实,生养时少遭罪,产后也恢复得快。
身子没长好就急着嫁人,本就是糟践自己。
再说了,也不是所有人家都急着早嫁。
有些讲究养生的士大夫,就愿意让女儿多留几年。
等她知书达理、身子彻底长稳了再议亲,说这样嫁过去才能在夫家立住脚,不至于被磋磨。
就是村里孀居再嫁的妇人,也多是二十岁上下,没人会按十五岁的规矩逼她们。
李丽质自己也明白,像她这样的身份,本就不用愁田里缺劳力、家里怕断代,更在意的是往后日子能不能安稳,身子能不能康健。
尤其是萧然用庄稼打比方时,她一听就懂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