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送聘礼!(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孙思邈的解释,李丽质很开心。
  萧然是真为自己考虑,但是之前萧然和孙思邈也说了其他的。
  这件事李丽质不会和李世民说,更不会给李世民建议。
  李丽质捏着手里的益母草,指尖轻轻蹭过干枯的叶片。
  心里头那点“为何不禁止早婚”的疑惑,竟慢慢顺着孙思邈方才的话,自己捋顺了。
  原来不是阿爷不想禁,是这事儿牵联着的,比她想的要多太多,根本不是“一道旨意”就能断得清的。
  她想起去年冬天,宫里头议事时,她偶然路过,听见阿爷和大臣们说“边境蠢蠢欲动,需再添两万边军”。
  那时候她还不懂,添兵要什么紧?
  如今才明白,两万兵要吃粮、要穿甲,粮从哪儿来?
  从百姓的田里来。
  甲从哪儿来?
  从百姓的赋税里来。
  要是都让女子等十八九岁再嫁人,这几年里,农户家少了个缝补、下地的人,田里的收成就要少,赋税自然也少了。
  赋税少了,军饷发不出,战马喂不饱,真等外敌打过来,拿什么挡?
  原来这早婚,竟还牵着边防的安稳。
  现在大唐人口不多,需要争分夺秒的恢复。
  又想起前年关中闹瘟疫,听说好些村子空了大半,老人坐在门口哭,说“家里就剩我一个了”。
  那时候她只觉得可怜,如今才懂,这年头人活不长,一场病、一场旱,就能带走好多人。
  要是女子都晚婚,十年里要少生多少孩子?
  人越来越少,田里没人种,作坊没人织布,再过些年,大唐的村子都要空了。
  官府要的是“人丁兴旺”,只有人多了,国家才能撑得起来。
  哪能为了让女子少遭罪,就断了人口的根呢?
  还有平日里听长辈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要是官府真下了禁令,不让早婚,百姓肯定会觉得“官府要断我家香火”,心里哪能服气?
  说不定还会偷偷把女儿嫁出去,到时候官府管也管不过来,反而闹得民怨沸腾。
  阿爷是皇帝,要的是百姓归顺、天下安稳,哪能为了这一件事,就把天下人的念想都拧过来?
  对他们来说,“能活下去”比“身子好不好”更要紧——官府要是强行禁止,不就是断了他们的活路吗?
  最后想起阿爷常说“大唐地大,从长安到岭南要走两三个月”。
  她忽然明白,这么大的国家,官府哪能管到每一户人家?
  偏远地方的百姓说不定都听不到禁令,就算听到了,为了生计也不会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