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李承乾的愤怒!(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更像是阿爷借着印刷术的由头,给了李泰一块能和东宫分庭抗礼的“文化地盘”。
  散朝后,李泰路过李承乾身边,还特意停下脚步,笑着说:
  “阿兄,之前听丽质说你去了栲栳村,想必也得了些好东西?”
  “不过阿爷今日赏的崇文馆,倒能让我把印刷术再推广些,往后阿兄要是需要印东宫的典籍,随时找我便是。”
  这话听在李承乾耳里,更像是炫耀。
  他勉强扯了扯嘴角,没应声,转身快步离开。
  心里那点因细盐技术而起的欢喜,早已被阿爷对李泰的偏宠冲得一干二净,只剩沉甸甸的不安:
  再这样下去,李泰靠着阿爷的偏爱和萧然的法子,怕是要越来越难制衡了。
  印刷术的发起人是萧然,这没有人否认。
  但是李泰也出了大力的,得到赏赐也无可厚非。
  李承乾是太子,也没有资格说什么。
  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东宫!
  这个功劳给其他任何人,李承乾都没想法,唯独不能给李泰。
  核心绕不开“储位威胁”这根刺。
  李泰不是普通皇子,是他储君之位最直接的竞争者,这份功劳落在李泰身上,每一分都在加固李泰的势力,每一寸都在动摇他的太子根基。
  李泰得的不是普通赏赐,是“崇文馆大学士”的头衔、樊川千亩良田、工部巧匠调配权,还有印刷业的半壁主导权。
  这些不是虚衔,是能实实在在攒“势力”的资本。
  崇文馆能招揽天下文人,让李泰成了“文人领袖”。
  良田和刊印收益能养工匠、聚人手,让他有了独立于东宫的资源。
  印刷权能掌控典籍传播,让他的名字和“利国利民”绑在一起。
  反观李承乾,刚从萧然那得细盐技术,还得自己协调工匠车马,连个正式名号都没有。
  李泰的功劳越大,手里的“势”就越足,朝臣们看李泰的眼神就越不一样,甚至会有人觉得“魏王比太子更有本事”,这对李承乾的储位来说,是肉眼可见的威胁。
  李泰不是被动接受功劳,是主动盯着萧然的技术、主动去推广印刷术。
  之前李泰在栲栳村待那么久,李承乾就忌惮他跟萧然走近。
  现在李泰借着萧然的印刷术立功,相当于“抢了本该由东宫牵头的事”。
  李承乾作为太子,本应是朝堂“利国大事”的主导者,结果李泰先借着萧然的法子出头,还得了远超预期的赏赐。
  散朝后李泰那句“往后阿兄印典籍找我”,更像炫耀,潜台词是“我现在能掌控印刷术,你得靠我”。
  这种“被竞争对手抢了先机、还压自己一头”的感觉,让李承乾没法释怀。
  功劳给别人,是“旁人有功”,给李泰,就是“对手踩着自己往上爬”,他自然不能接受。
  之前李泰不在长安城,让李承乾有点放松警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