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高阳小公主!(2 / 5)
同时,“贞观”二字朗朗上口,便於百姓记忆和口口相传。
比如农户间聊天时说“今年种了陛下的贞观薯,收成好得很”。
既易懂又能传递出“作物与朝廷相关”的信息,加速推广速度。
李世民刚端起茶杯要啜饮,听见“贞观薯”三个字,手猛地一顿。
杯沿离唇半寸远就停住了,眼底掠过一丝明显的意外。
他原以为萧然会像给土豆取名那样,再找个贴合家人的温情说法,却没料到竟直接扣上了“贞观”这个年號。
这跨度让他下意识抬眼看向萧然,眼神里满是“你竟能想到这一层”的诧异。
他放下茶杯,指尖在案上轻轻敲了两下,心里的念头飞快转著:这小子不简单!
之前“兕子豆”是贴己的温情,藏著对孩子的疼惜,已是贴心。
如今“贞观薯”却是站在朝堂的局上想。
把红薯和“贞观”绑在一起,哪里只是改个名字?
这是把作物变成了“贞观盛世”的活招牌啊!
往后百姓种这薯、吃这薯,就会想起“这是贞观年间陛下带来的好东西”。
既让推广顺理成章,又悄无声息地加固了贞观朝的民心根基,这份心思,很难得。
李世民侧头看了眼长孙皇后,见她也正满眼惊喜地望著自己,显然也听出了这名字里的深意。
李世民再转回头,看向萧然的眼神已从意外变成了毫不掩饰的讚赏,他抬手点了点萧然,朗声道:
“你这脑子,倒比朕的户部尚书还会算!”
“既给了这作物天大的名头,又让朕的贞观朝多了件『养民』的实证,这主意,比朕擬十道推广旨意都管用!”
“好!就叫『贞观薯』!朕不单要下旨传去各州府,还要让史官把这事记下来——贞观年间,得萧然献红薯,定名『贞观薯』,惠及万民,以证我贞观劝农之心!”
他顿了顿,想起之前推广印刷术时的考量,又补充道:
“你这名字改得好啊!之前推广印刷术,朕还怕地方官不上心。”
“如今这『贞观薯』,不用朕多叮嘱,他们见了『贞观』二字,就知道这是关乎盛世名声的事,必定会尽心去推。”
李世民略微思索,“土豆,红薯都改名了,还有玉米,这些都是你的功劳,改萧然米如何.”
“世伯!大可不必!”萧然连忙打断李世民。
“玉米就叫玉米吧!这样挺好的。”
萧然没有给李丽质或者是其他人冠名,因为不够分的。
“哈哈哈!”李世民笑起来。
另一边豫章公主带著张锦禾张二丫溜达到了公主院。
“之前我和阿姐都是在这里的,其他未出嫁的公主都在此。”
“兕子二娘也是吗?”张锦禾问道。 ↑返回顶部↑
比如农户间聊天时说“今年种了陛下的贞观薯,收成好得很”。
既易懂又能传递出“作物与朝廷相关”的信息,加速推广速度。
李世民刚端起茶杯要啜饮,听见“贞观薯”三个字,手猛地一顿。
杯沿离唇半寸远就停住了,眼底掠过一丝明显的意外。
他原以为萧然会像给土豆取名那样,再找个贴合家人的温情说法,却没料到竟直接扣上了“贞观”这个年號。
这跨度让他下意识抬眼看向萧然,眼神里满是“你竟能想到这一层”的诧异。
他放下茶杯,指尖在案上轻轻敲了两下,心里的念头飞快转著:这小子不简单!
之前“兕子豆”是贴己的温情,藏著对孩子的疼惜,已是贴心。
如今“贞观薯”却是站在朝堂的局上想。
把红薯和“贞观”绑在一起,哪里只是改个名字?
这是把作物变成了“贞观盛世”的活招牌啊!
往后百姓种这薯、吃这薯,就会想起“这是贞观年间陛下带来的好东西”。
既让推广顺理成章,又悄无声息地加固了贞观朝的民心根基,这份心思,很难得。
李世民侧头看了眼长孙皇后,见她也正满眼惊喜地望著自己,显然也听出了这名字里的深意。
李世民再转回头,看向萧然的眼神已从意外变成了毫不掩饰的讚赏,他抬手点了点萧然,朗声道:
“你这脑子,倒比朕的户部尚书还会算!”
“既给了这作物天大的名头,又让朕的贞观朝多了件『养民』的实证,这主意,比朕擬十道推广旨意都管用!”
“好!就叫『贞观薯』!朕不单要下旨传去各州府,还要让史官把这事记下来——贞观年间,得萧然献红薯,定名『贞观薯』,惠及万民,以证我贞观劝农之心!”
他顿了顿,想起之前推广印刷术时的考量,又补充道:
“你这名字改得好啊!之前推广印刷术,朕还怕地方官不上心。”
“如今这『贞观薯』,不用朕多叮嘱,他们见了『贞观』二字,就知道这是关乎盛世名声的事,必定会尽心去推。”
李世民略微思索,“土豆,红薯都改名了,还有玉米,这些都是你的功劳,改萧然米如何.”
“世伯!大可不必!”萧然连忙打断李世民。
“玉米就叫玉米吧!这样挺好的。”
萧然没有给李丽质或者是其他人冠名,因为不够分的。
“哈哈哈!”李世民笑起来。
另一边豫章公主带著张锦禾张二丫溜达到了公主院。
“之前我和阿姐都是在这里的,其他未出嫁的公主都在此。”
“兕子二娘也是吗?”张锦禾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