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钱!钱!钱!(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就是老段的为人之道。
  这次的版税会拿的比较多,首先当然是因为销量高企,老段再怎么瞒销量,大体的数目是肯定不会瞒的,所以,就算他真的偷了一百来万张的销量,林见鹿也懒得跟他计较了——1160万张的底子就在那里,已经足够赚了。
  其次,当然是因为定价高。
  《夜曲》的上市,打破了整个华语歌坛过去的定价惯例,无论在湾湾,还是在港港,又或其它的销售地区,这张专辑基本上都是按照欧美一线歌手的专辑定价标准去定的,定价高,版税当然就高。
  还有一个第三,那就是《夜曲》的版税分成,也跟《冷酷到底》不同了。
  作为歌手,这是林见鹿在滚石发的第二张专辑,还在走老合同,所以封顶只拿10%,但是作为创作人和制作人,当初签下合同的时候,林见鹿却已经是带着点补贴性质的,拿到17%的超高分成了。
  所以,《冷酷到底》卖再好,他的所有权益加一起,也只拿封顶15%,但现在,《夜曲》他就已经可以拿到合计27%的版税了。
  葛福红盯着查账,林见鹿则在老段的办公室里坐一阵子,然后就出去,在公司里瞎转悠,还过去帮周华建听了听录音,提了点建议。
  等中午到了,滚石唱片几乎是集体出动,大家狠狠地宰了任贤启一顿快餐——包下了整间餐厅,但也只是吃个工作餐而已。
  一口气到下午四点多钟,会计师那边终于审完了账目,跟葛福红窃窃私语了好一阵子,林见鹿低头摆弄自己的手表,不言语,葛福红却过去跟老段核账,声音不大,但有点争吵的意思——十几分钟之后,葛福红回来,小声跟林见鹿汇报,“查账查到合计1161万张出头,但账目有点问题,我去找段总聊了聊,段总同意这份账目,按照1250万张整,给结算。”
  嗨……
  也就等于是,老段其实不打自招了。
  他知道他自己的账目有点问题,葛福红和林见鹿这边,即便没查账,也能推测出他的账肯定有问题,但双方又其实都不愿意为这个事情撕破脸,那就先查账,查出点问题,私下里勾兑勾兑也就是了。
  你少吞点儿,我也让给你一点儿,大家你好我好。
  但牵扯到其他人的其他专辑的账目,即便也查出了问题,无论林见鹿还是葛福红,却都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多问什么——这不是你自己的事情,一旦你硬掰,把数据给掰正了问题不大,但接下来,滚石自己的账就对不上了,那就必须把被揪出来的部分,再跟歌手、创作人、制作人结算一遍,于是一下子,老段报假账、瞒销量这个事情,在圈子里一下子就臭开了去了。
  这就是在砸人饭碗。
  同处业界,行业惯例,除非红到林见鹿这个档次,且现在理论上跟滚石的两张专辑的合同已经履行完,随时处在续约和不续约的薛定谔状态中,否则的话,在面对滚石唱片这个级别的公司的时候,歌手毕竟就还是弱势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一些事情,却无人戳破,林见鹿也就不必强作恶人了。
  “成!那就这么办吧!”
  葛福红处理得让林见鹿很满意,1161万张的账,老段愿意让到1250万张,也就算是知道进退,那就这样处理过去。
  于是核算下来,虽然各地的具体定价仍有极大差距,但综合起来,林见鹿能拿到《夜曲》的分账大概6628万米刀,折合每张平均5.3刀左右。
  《冷酷到底》和《冷酷到底千万庆功版》,又拿了392万米刀。
  其它那些过去已经分过一次账的老歌,陈舒华那张《追光者》,一共又拿了56万刀,再加上林见鹿写给周华建、林仪莲、莫文蔚的歌,都是第一次分账,合计拿到了116万刀,这一次结账,林见鹿就算是一共能入手7192万米刀。
  老规矩,签字,走港港分公司的账,在三日内给打款。
  等到林见鹿签过字,一本烂账掀过去,老段甚至还特意开了香槟,亲手给林见鹿和葛福红各自倒上,正好苏惠伦推开办公室门、探头往里看,他就还招呼了苏惠伦来,也给她倒上一杯,喝着酒,有点语重心长地说:“阿鹿啊,国语专辑其实也不少赚的,你创作既快,录音又快,一个多月都能做一张,做一张就几千万米刀来的,接着发专的啦!”
  林见鹿哈哈笑,指着葛福红,“那你跟她聊,我没问题,也没打算以后就不发国语专辑了,你能说动葛姐,我就继续在滚石发喽!”
  嗯,1995年11月签约滚石,合约是三年两专,两专已经齐活了,三年就还差9个月的样子——林见鹿跑去拍拍电影,写写歌储备一下,合同时间不知不觉就能熬过去了,熬过去了,就随时可以签新东家。
  甚至于,丝毫不夸张的说,从去年下半年《夜曲》上市之后,就已经有很多唱片公司频繁地接触葛福红了。
  一张国语专辑,轻轻松松卖过千万张全球销量,林见鹿是迄今为止华语歌坛的独一份儿——只要能签下他,甚至还不单纯是他的专辑每一张都能大赚特赚的问题,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唱片公司还会就此占据华语歌坛的制高点!
  我手握林见鹿,那就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