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賑灾(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见有人带头开炮,一眾清流党人立即跟著响应。
  近乎逼宫的举动,让徐文岳很是尷尬。
  名义上他是清流领袖,实际上清流党內部早就派系横生。
  大家认他这个领袖,无非是想藉助他的声望,以凝重人心。
  到了具体行动的时候,各方都有独立的立场,並不受他控制。
  从天灾发生到早朝开启,中间的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串联。
  眼前这一幕,明显是清流各派自发的行动。
  可这些真相他知道,不代表皇帝也这样想。
  彻查万首辅遇害案,看似是在追查勾结北虏的叛徒,实际上矛头却是衝著皇帝来的。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六家衙门,代表的是文官、宦官、勛贵三大派系。
  三方联合办案,朝中任何人都没有能力,让这些人一起帮忙捂住盖子。
  能够让三方一起出手掩盖的,唯有皇帝一人。
  看似在质疑调查不公,实际上就是在抨击永寧帝干涉调查,就差明说万俊辉是他杀的。
  如果此时做出让步,那么也无需继续调查,直接下罪己詔就行了。
  別看戏文里,经常出现“罪己詔”,仿佛不痛不痒。
  现在生活中,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
  皇帝的权威,不仅来自於其统治者的地位,更受到了天命和民心的制约。
  一旦下达“罪己詔”,就相当於承认皇帝也会犯错,皇权的神圣性不復存在,天下人不再无条件相信皇帝。
  本来经歷了白莲教之乱,统治根基就受到了衝击,再来这么一出,永寧帝的权力就要不稳了。
  作为兄终及弟下的產物,永寧朝可是辅政大臣存在的。
  在皇帝犯错的情况下,辅政大臣出来分摊更多的工作,那也是合情合理。
  清流集团的行动,本质上还是想攫取更多的权力。
  毕竟,先帝任命的八大辅政大臣,现在留在朝堂上的只剩下三位。
  其中两人是勛贵,文官中仅有他们清流一系的独苗。
  削弱皇权之后,徐文岳一个人也镇不住场子,想要主宰朝政,还需要他们这些清流“贤臣”支持。
  大家一起分享权力,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混帐!”
  “尔等这是想要逼宫么?”
  永寧帝忍不住怒骂道。
  从罢免万俊辉开始,他对朝堂的掌控力,就遭到了削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