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庙堂之上,孤立无援(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元璋话音方落,常茂不假思索,当即抱拳向前一步,朗声道:“启稟陛下,臣罪无可恕,实乃辜负陛下如山圣恩,亦有愧於凤阳万千百姓。”
  其声坚定,响彻奉天殿,掷地有声,不见半分犹疑。
  对此,站於上首的朱標,微微侧目看向常茂,嘴角禁不住轻轻抽动了一下。
  常茂这认错认得如此果决,声音又这般洪亮,竟给人一种天经地义之感。
  但奉天殿上的淮西勛贵们,却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瞬间傻了眼,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唐胜宗。
  他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地看向常茂,仿佛眼前站著的是一个他们从未认识过的陌生人。
  这究竟是准备一个人揽责,还是准备拉著淮西陪葬?”淮西勛贵们心中皆是这般疑惑,面面相覷间,恐惧与不安如藤蔓般在心底疯狂蔓延。
  唯独李善长与刘伯温,眼眸深处悄然闪过一丝“果然如此”的神色。
  他们皆是天下闻名的顶级谋士,对局势的洞察入木三分,因此对於常茂这看似鲁莽的举动,早已看透其中深意。
  毕竟,淮西有罪,这是不爭的事实,犹如板上钉钉,无法辩驳。
  然而,朱元璋作为从淮西走出、一路披荆斩棘登上皇位的帝王,对这些一同打天下的老功臣,终究有著一份念旧之情,实在不愿过分苛责淮西勛贵。
  谁让这群勛贵们身具开国之功,在大明建立的过程中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
  所以,只要他们犯的不是谋逆造反这种十恶不赦的死罪,朱元璋从自身名声考量,也倾向於网开一面。
  因为,若对开国功臣赶尽杀绝,难免会落下刻薄寡恩的骂名,不利於稳固自己的统治根基。
  那在这样的微妙局势下,常茂的关键作用便凸显了出来。
  由常茂站出来认罪,主动揽下绝大部分罪责,实则是为了给一眾叔伯们开脱。
  这也是因为,常茂虽位居公爵之位,却身无寸功,其爵位不过是承袭父亲常遇春的荫庇。
  正因如此,即便对常茂问罪,也能用一句“小孩子顽劣不懂事”轻轻揭过,不至於掀起太大波澜。
  而且,朱元璋也正可藉此机会,好好敲打一下淮西勛贵集团。
  毕竟,在朱元璋看来,淮西勛贵们这些年愈发骄纵,仗著开国之功,在地方上肆意妄为。
  而凤阳的乱象,便是一个鲜明例证,土地兼併严重,民生疾苦,却无人出面整治,任由事態恶化。
  朱元璋深知,若不及时加以约束,这群功勋旧臣极有可能成为大明江山的隱患。
  所以,拿常茂开刀,让他承担主要罪责,再合適不过。
  常茂主动认罪,朱元璋便能顺势对其施以惩处,表面上是针对常茂个人,实则是向整个淮西勛贵集团传递一个明確信號。
  “咱並非对你们的恶行视而不见,若再不收敛,必將严惩不贷。”
  如此一来,既能彰显朱元璋的公正严明,不偏袒勛贵,又能让淮西勛贵们有所忌惮,从此安分守己,不敢再肆意妄为。
  对此,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眸,那双眼眸仿若寒潭,深邃而幽冷,让人难以窥探其中真意,方才轻声道,“可据朕所知,凤阳,可並非你郑国公一家。”
  非郑国公一家”,这话一出,恰似一记闷雷在奉天殿轰然炸响。
  但凡稍有眼力见儿的大臣,都能瞬间领会,朱元璋所指,明晃晃就是淮西勛贵。
  剎那间,殿內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温度也似降了几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