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兵法(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日常的各项事务,训练加入了模擬对战,双方对歷史上的战爭情势进行模擬,包括了诸侯討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经典战役,並且设立了对应的旗帜,给够了土兵们充足的代入感一一他们可真是土兵来看。
  《三国演义》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完毕,对於普通人来说,它只是一本故事书,听个乐,但对於將领们,特別是那些没有文化的底层土兵,它不亚於一本兵书,对有知识的高层將领而言,同样是越扒越有:
  曹操爱断粮,如何断?如何根据地形,准確地找到对方的粮道?这就涉及到了地理形势的探索与分析。
  甘寧劫营,到底是怎么劫的?如何打探敌军的营地,又躲开敌军的游骑探子,在敌军没反应过来之前,冲入营帐中?即便进入营帐,只有一百人,如何迅速闹出动静,营造出大军攻袭之势,迅速破坏敌军的建制、组织以及抵抗心理?
  诸如此类的分析,是一般的故事票友想像不到、也不会去细究的,但对士兵和將领来说,则满满都是细节,如何实现、预防,在对故事情节的討论中被加深。
  越是分析,他们就越是感慨太子的智谋深远无,能想出这么多精妙的情节,栩栩如生,仿佛亲临战场数十年,对转世之说逐渐深信不疑。
  军队中產生了浓厚的三国风,忠君爱国、匡扶汉室的精神,也就无形的被埋入到了他们的骨髓里。
  在这种氛围下,正適合发展组织文化和精神,高殷下令,以清华为名,设立“清华军校”,他本人自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任校长,以《孙子兵法》为主骨,按照篇名设立了“十三课”,选择优秀的將领与文林馆的文臣协作,编写每一课的军事理论和教案。
  这可是名留青史的大事,意味著以后自己在齐国的军事史上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至少齐国未来的军人,多少都会继承自己的一些军事理论和思想。
  在被高殷提醒过这一点后,有军將踊跃参与,他们中间不乏有人想要藏私,
  但更多人想的是最淳朴的利益:跟著太子打胜仗,齐国这么强,早晚能一统天下。
  以汉朝来看待,统一之后至少能平静数百年,即便是晋朝这样,也有个十年安生,哪怕最后只统一了一个北方,只要不是跟前秦一样猛送,那也能看齐前朝北魏,稳稳立国数十年之久。
  到时候天下太平,自己又总有衰老之时,不及早拿这些出来变现,难道等老了再换富贵?
  更何况,现在自己参与写书和教课,不仅能和世家一样,未来也许能將整个家族转舱为经学世家,而且若是二三十年后真的有变故,那现在提前拓展一些人脉,也是好事,没准未来和自己对垒的就是学生们,好劝降、也好投降。
  即便没有这种事,现在参与的將领也能自动成为更紧密的团体,更不要说太子还是这个学校的校长,大家都不是傻子,看得出利益所在。
  为了那一点家族兵法的辛秘,错过做大的机会,那还不如別当兵打仗了,回家种由,这样是最安全的,根本没人知道你家有兵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