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朕绍承天命,御极垂裳。(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道理,说起来听起来,好像觉得有些反人性,或者不合理。
  但一个组织,內在运行成功的逻辑,必然如此。
  此事,就是与人性斗爭,说是压榨也好,说是强权也罢,上位者,斗爭的就是下位者的人性————
  绝大多数人,没有谁天生不喜欢享乐,就喜欢工作与吃苦!
  特別是那一类已经获得一定社会地位与钱財的人,更是如此,这一类人,要想他们吃苦工作,就更要去强有力的管制与约束!
  说的就是官员!
  所谓权力的威严,政治的严肃,管制,束缚,就是逼著人放弃太多的享乐,不喜欢也得工作与吃苦,否则后果承担不起。
  老祖宗几千年,就说透了这件事,所谓“大人虎变”。
  要说具体事例,不说远了,就说赵佶,赵佶之轻佻与不严肃,就是他失去国家的悲剧人生的最根本原因。
  换句话说,赵佶,其实早就失去权力了,並不是苏武让他失去了权力。
  这个道理,苏武懂得,祖宗几千年就懂得,但这个道理,哪怕千年之后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好似不太懂,都好似慢慢在把政治的严肃性主动消解了去。
  殿试更像是一个仪式,考试只是个过场。
  天子要说话,但不由天子说,天子的话写在圣旨里,宗泽来读。
  “大燕皇帝詔曰:朕绍承天命,御极垂裳。夙夜孜孜,惟惧德薄,恐不能光照九庙,泽被兆民。肇造鸿基,敦崇文治,励精图治,实赖科举选贤与能。
  今者春闈既毕,群英薈萃。尔诸生执卷而来,皆庠序之俊彦,州府之圭璋。
  穷经而探圣域,负笈以涉儒津。朕临轩发策,亲睹琳琅。
  夫制举之设,非徒观华藻之纷披,实欲求经邦之硕画。昔贾生痛哭於宣室,仲舒对策於天廷,皆以明体达用为宗,济世安民为本。尔等各展胸中韜略,尽抒平生所学。若晁错之言兵农,范滂之论澄清,朕必虚襟以听。
  风云际会,正在今朝。丹墀对策,岂独荣身?当思稷契之忠,勿效终南之隱。朕將亲拔魁首,擢置鼎甲。琼林赐宴,金榜题名,非惟个人之荣,实乃社稷之幸。
  咨尔多士,明听朕言:愿得伊周之佐,共成尧舜之治。天禄琳琅在此卷,风云龙虎会今朝。其各尽心,毋负朕望!
  钦此。”
  自是眾人早已起身来,躬身大拜:“陛下圣明!”
  开考,天子出题,宗泽来言:“番邦!”
  就两个字,番邦,就是外国,是议论一下这个世界,说一说华夏之地与这个世界该怎么相处。
  往小里写也行,往大里写也行。
  可说具体一国一事,也可说整个国家应该如何制定外交政策,如何对待番邦之事。
  眾多学子考生,自是一个个开始眉头紧锁,想那答题思路。
  苏武还是没忍住说了一语:“天下之大,华夷有別,朕之天命,惟愿华夏之民,生息昌盛!”
  苏武在暗示眾人,他不要那些圣母之语,他要激进的,自私的,独利大燕。
  至於將来,后世子孙,会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那是后人之事,或者,等苏武年纪大了再说————
  此时此刻,一场巨变,天下人不知,但苏武知道,便是先要奠定这个世界的真正格局,什么地方,是哪一家哪一国的,这很重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