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个农村妇女的自白书“我之前不……(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苏城点点头:“您说的对。”
  “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要重视,尤其是家里人,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了家人啊,没事的时候,可以多陪陪家人。”
  有些话,点到为止,说破就不好看了。
  赵苏城离开的时候满怀心事,回到家里,往常他都是坐在自己书桌前,不让家里人打扰自己。
  今天却破天荒的把织毛衣的黄来弟叫过来:“你又出去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话了!”
  别看赵苏城在外面,温文尔雅,一副知识人的样子,其实在家里独断专行,谁
  也不能反驳他,不管是老婆还是孩子,一旦顶嘴,巴掌是少不了的。
  孩子们长大之后,嫁人的很少回娘家,娶媳妇的也很少回来看他们,只剩下黄来弟下了班回来伺候他。
  “我没说什么呀,我今天就在楼里织毛衣啊。”
  “你什么也没说,校长会让我管管你?我还不知道你?”
  赵苏城眼睛一瞪,黄来弟缩缩脖子,小声的说:“就是最近跟那个新来的乡巴佬吵了两句嘴,她自己不小心摔倒了还要讹我头上。”
  听到这里,赵苏城已经明白了,绝对是人家过去告状了。
  平时,黄来弟在外面怎么作,他都不在乎,有时候她作,对他来说还有好处,比如说从别人家讹来点东西。
  但是现在不一样,她作影响到了他,还是坏影响。
  “你去给她道个歉,都是邻里邻居的,像什么样子。”
  黄来弟嘟嘟囔囔的不敢反驳,出门之后才敢暗暗骂上几句,她才不会去道歉呢,反正又没人知道,他问起来,就说道过歉了呗。
  北平日报有许多板块,这些板块除了报社编辑自己写稿之外,还有正式公文或者是读者投稿。
  距离李稻花投稿之后的第五天,北平日报上刊登了一篇《一个农村妇女的自白书》。
  农村、妇女、自白书,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瞬间就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
  七八十年代,文化人很少,农村女性有文化那就更少了。
  在农村,很多男性尚且没办法保证能接受教育,更别说不受家庭重视的女性。
  这时候的女大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都不错,极少数家庭条件不好的,那也是天赋惊人。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没有手机什么的,除了看书就是看书,报纸这种更新迅速的媒体,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他们也看到了这篇文章。
  很多人都感同身受,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在那十年里下乡过的,知道从农村来到北平有多不容易。
  也有人受过这样那样的歧视,更多的只是默默忍受。
  一个是自卑,另一个是莫欺少年穷的想法,毕竟他们已经考上了大学,未来可期。
  再加上李稻花在文中把自己放的低微,把黄来弟放的高高在上,仿佛是黄世仁和杨白劳,写的入木三分,让人代入感极强。
  北邮的学生看到事情是发生在北邮,开始四处打听这是不是真事。
  人都被打住院了,打听起来简直不要太简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