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改革文学北平纺织厂女工,四十二……(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人大包小包的,除了寄稿子,还要给家里寄东西,这时候的邮寄速度很慢,他们这时候开始寄东西,过年都到不了。
  “这大包小包的,估计是送她回娘家,也是,我家里要是有这么个婆娘,都不够丢人的,还是送回乡下好。”
  这样的言论得到众多人的支持,楼里有一个搞事的不可怕,大家只需要跟着这个搞事的就行,但是有两个,就复杂很多。
  黄来弟是不可能走的,要走早走了,那就只剩下李稻花。
  邮局的人不少,还有一些人不识字,需要人帮忙写信封,这就又耽误不少时间。
  这样的短篇小说不适合北平日报,李稻花投的北平文艺。
  回去的路上,欧阳远都很高兴,不管怎么样,在他看来,李稻花写的小说已经很有水平了。
  “以后你就是大作家,我就是大作家的老公,可惜没跟爸妈他们说,他们要是知道,肯定也很高兴。”
  他下乡那段时间,李稻花一家人帮他不少,刚到农村,不会农活,都是李稻花他们帮忙做的。
  这也是后来李三柱会同意帮他办理病退的原因,毕竟,下乡的人不少,凭什么帮他办啊,还不是因为李稻花喜欢他,两人接触不是一天两天了。
  “要是真能发表,到时候直接寄样刊过去给他们看不是更好,这时候说,到时候不能发表,不白让他们高兴了。”
  不能小觑天下英雄,她有的也
  不过是比这个年代的人更多的阅历,其他的,真不算出色。
  《北平文艺》的第一任主编是老舍先生,也是七十年代最早复刊的文学刊物,出过不少优秀作品。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北平文艺》每天都要收到不少信件,有的是读者来信,有的是投稿。
  这些信件分门别类之后,再由专人负责查看。
  “嘿,《李幺妹下岗记》不就是模仿的《乔厂长上任记》,我可要好好看看。”
  前半部分还算可以,到了后半部分,李幺妹为了家里,作为头一批支持改革的人,办了个体户营业执照,风风火火的开始自己的小作坊。
  每天起早贪黑做虎头靴,还会看着电视上的样式,做各种动画角色的帽子,国庆的时候,做五星帽子。
  这些跟世面上统一样板不同的鞋子帽子,摆出去就荣获很多人的喜爱,再加上她有营业执照,可以正大光明的摆摊。
  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的缓解。
  残疾在家的老公也有事情做,帮她拉车摆摊,因为小摊位太忙,她下乡的两个女儿也回来帮忙。
  儿子和儿媳妇结婚的时候,风风光光,羡煞旁人。
  这篇小说,不仅名字模仿的《乔厂长上任记》,就连核心,也跟上任记一样,同样的通过改革改变生活。
  不同的是,不是人人都是乔厂长,可人人都可能是李幺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