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郑氏规范(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吏部侍郎赵瑁、兵部侍郎王志两人脸色阴鬱,他们静坐在厢房內,眉容忧愁。
  “现在可以確定,陛下已经知晓这起案件了。”
  赵勖端起面前的杯盏,他这两日的心绪很是慌乱,藉助著杯中茶强行提起精神,闻言王志道:“今上是敢挥动屠刀的人,我们可能都活不下去。”
  他起身走向窗边,望著天边的皎洁月色,悠悠嘆道:“唉...”
  “光阴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
  “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
  “我等...在劫难逃了啊...”
  ..........
  洪武十五年,自从经歷了诸多案件以及血腥的胡惟庸案件后,淮西、浙东两派首领相继死亡,如宋濂、刘基、胡惟庸等人,因此当今的洪武朝六部尚书,两派力量显得格外平均。
  六部尚书中,礼部尚书滕毅,户部尚书范敏由於种种原因,並未依附在任何一派之下。
  吏部尚书王景,兵部尚书郑沂,隶属於浙东派。
  工部尚书薛祥,刑部尚书李友直,隶属於淮西派。
  相较於诸淮西文官府內的焦灼烦躁、慌乱惶恐,兵部尚书郑沂府內,他面容红润,看著面前的佳酿,不禁又饮了一杯,仰头注视著寂静深空的满满夜色和柔和的月光,悠悠道:
  “金波初漾夜未央,玉壶星斗共清光。”
  “笑谈旧卷开锦匣,醉倚新诗满画堂。”
  “忽报淮水浊浪退,始信西风碎云藏。”
  “今宵且尽杯中意,明日朝堂喜欲狂。”
  语罢,他豪迈一饮,咕嚕嚕的將碗中酒饮尽,这时坐於他对侧的中年男子不禁举手拍笑:“哈哈,好诗,好诗!”
  讚嘆开口的男子正是吏部尚书王景,自从宋濂等人倒台后,浙东系文官大族皆以他们二人为首。
  大笑过后,王景缓声道:“好诗,郑老这诗中所言之[淮水浊],暗喻那淮西派失势,[西风碎]指其权势瓦解之兆,[喜欲狂]呼应我等夙愿得偿之態。”
  “这等文采,实乃我等所不及也!”
  王景这番称讚,郑沂也確实感到格外享受,他將杯碗缓缓放下,虽因喝酒导致脸色微红,可他依旧很是清醒,他注视著郑沂悠悠道:“淮西一派,彻底坍塌。”
  “这些年,他们藉助勛贵们压迫的我们太久了。”
  闻言,王景连连点头,不过他隨即微微皱眉道:“不过,这摊丁入亩、一条鞭法,到底是何人提出来的?”
  “原本扳倒淮西文官一系,对於我等確实是好事。”
  “可现在,今上分明想要压制土地兼併。”
  “若圣上决心很大的话,那么好事恐怕要变成坏事,仅我浙东一系反对,恐怕难以改变圣上的想法,我等扳倒淮西文官系,失去了他们的反对,感觉这压制土地兼併之事,真的要成了。”
  听了此言,郑沂脸上笑意渐渐收敛,或是月光微洒,或是夜风晚吹,他眸子中隱隱有了寒意,“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就是韩国公李善长提出来的。”
  “此事,人尽皆知。”
  “甚至於整个朝堂上下各方官员,已经全部知晓了,有人在乾清宫外,亲耳听到李善长献策!再加上朝会上陛下又是让李善长提出这两条制度,除了他还能是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