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灭其文化 灭其宗庙,灭其种族(3 / 4)
不仅如此依本王看,那吐蕃也会趁著吐谷浑內乱期,占据吐谷浑可以年產五万匹战马的青海湖牧场。
如果吐蕃能控制青海牧场以扩充骑兵,就等同於打通了,东进我大唐的陇右通道,到时吐蕃一定会找理由,迫使我大唐割让此地。”
实际上松赞干布借吐谷浑內乱之机,以军事和和亲威胁逼迫唐朝让步。
李世民虽拒绝割让吐谷浑故地,但默许吐蕃实际控制其南部,也就是青海牧场,所以才埋下祸根,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据了河西走廊。
李世认为李泰所说的这些,並不完全算杞人忧天,不过有一点他想不通。
隨即李世勒问道:“臣认为魏王殿下的分析不无道理,可如此说来这吐谷浑更不能灭了,我大唐军士不能长期在高原作战,没了吐谷浑那吐蕃谁来牵制?”
李泰对此早就做好了功课。
“吐蕃此时虽势大,但还没有统一高原,我大唐可扶持一直被吐蕃欺压的象雄、苏毗等部落来牵制吐蕃。
待灭了吐谷浑后,在青海湖周边设河源都督府,驻军三万,就可控制青海牧场,切断吐番的战马来源,削弱其骑兵优势。
再仿汉朝河西四郡屯田制,迁关中汉民至河湟谷地,实现军粮自给,十年不仰关中。
对象雄、苏毗开放互市给予其铁器交易权,拿下高昌后设安西都护府,阻断吐蕃通过崑崙山北麓进入西域的通道。
对吐蕃实施盐铁禁运,严禁青海盐池產盐流入吐蕃,迫使其依赖我大唐供给。
最后在青海至西域一线修筑石堡城,作为我大唐军队的据点,形成百里一堡,烽燧相望的防御线。
西突厥的咄陆可汗与陛下结盟,现在西突厥名义上与我大唐是君臣关係,可令其从伊犁河谷南击吐蕃,可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他若不听调令,不正能说明这些藩国私下都包藏祸心,並非真心臣服大唐,造反也是早晚的事。
另外再扶持南詔即洱海部落,可防止吐蕃东南扩张。
且吐蕃內部宗教矛盾,苯教与佛教势力衝突已久,贵族与宗教之间也一直在爭权,分裂內战是必然的。
在牵制吐蕃期间,选拔陇右、河西士卒,专训其在高原作战,吐蕃军的倚仗就是重甲骑兵,而本王研发的神臂弩专克吐蕃的重甲骑兵。”
此时包括李世民在內,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著李泰。
李泰的这个计划,从內到外密不透风。
大唐能眼睁睁看著吐蕃强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其重甲骑兵与其高原地势。
大唐的军士到了吐蕃还不等开战,就得先病倒一半。
若按李泰的布置,就能牵制吐蕃的快速发展,甚至让其內订,待大唐的士兵在吐谷浑与吐蕃边境训练,適应了其地势在加上神臂弩加持,拿下吐蕃並非难事。
就连侯君集都愣愣的看著李泰,李泰这小子今年才十六吧,怎么感觉比皇帝十六岁的时候还嚇人,怪不得太子要反,不反必定要走李建成老路。
见百官没人反驳,都瞪著俩大眼珠子,盯著自己看,李泰继续又道:“在打下吐谷浑后,可以將吐谷浑设为试验点,將其臣民全部进行汉化。
首先將吐谷浑的皇族慕容氏家族成员,全部迁入长安,包括慕容氏在內的所有吐谷浑人改汉姓,强制吐谷浑贵族子弟入国子监习儒经,从根源上断了其復国念想。
焚毁吐谷浑文字典籍,仅允许汉字,与大唐官话作为其官方语言。
而后將其青壮年编入藩兵营,当地有三万驻军,可强制他们在盐池做工,但要给予饭食与少量的工钱,老实干活的还让他们做工头,日后可以將其调往吐蕃作战,军功卓著者,可摆脱藩籍。
老弱分散安置於陇右各州,与汉民杂居,禁三户以上聚居。
吐谷浑女子嫁汉人者赐田十亩,汉民囤田免其十年赋税,第一批自愿改汉姓的免五年赋税。
三代內不与汉通婚者贬为贱籍,且只允许汉蕃混血子弟科举入仕,將来派往吐谷浑做官。 ↑返回顶部↑
如果吐蕃能控制青海牧场以扩充骑兵,就等同於打通了,东进我大唐的陇右通道,到时吐蕃一定会找理由,迫使我大唐割让此地。”
实际上松赞干布借吐谷浑內乱之机,以军事和和亲威胁逼迫唐朝让步。
李世民虽拒绝割让吐谷浑故地,但默许吐蕃实际控制其南部,也就是青海牧场,所以才埋下祸根,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据了河西走廊。
李世认为李泰所说的这些,並不完全算杞人忧天,不过有一点他想不通。
隨即李世勒问道:“臣认为魏王殿下的分析不无道理,可如此说来这吐谷浑更不能灭了,我大唐军士不能长期在高原作战,没了吐谷浑那吐蕃谁来牵制?”
李泰对此早就做好了功课。
“吐蕃此时虽势大,但还没有统一高原,我大唐可扶持一直被吐蕃欺压的象雄、苏毗等部落来牵制吐蕃。
待灭了吐谷浑后,在青海湖周边设河源都督府,驻军三万,就可控制青海牧场,切断吐番的战马来源,削弱其骑兵优势。
再仿汉朝河西四郡屯田制,迁关中汉民至河湟谷地,实现军粮自给,十年不仰关中。
对象雄、苏毗开放互市给予其铁器交易权,拿下高昌后设安西都护府,阻断吐蕃通过崑崙山北麓进入西域的通道。
对吐蕃实施盐铁禁运,严禁青海盐池產盐流入吐蕃,迫使其依赖我大唐供给。
最后在青海至西域一线修筑石堡城,作为我大唐军队的据点,形成百里一堡,烽燧相望的防御线。
西突厥的咄陆可汗与陛下结盟,现在西突厥名义上与我大唐是君臣关係,可令其从伊犁河谷南击吐蕃,可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他若不听调令,不正能说明这些藩国私下都包藏祸心,並非真心臣服大唐,造反也是早晚的事。
另外再扶持南詔即洱海部落,可防止吐蕃东南扩张。
且吐蕃內部宗教矛盾,苯教与佛教势力衝突已久,贵族与宗教之间也一直在爭权,分裂內战是必然的。
在牵制吐蕃期间,选拔陇右、河西士卒,专训其在高原作战,吐蕃军的倚仗就是重甲骑兵,而本王研发的神臂弩专克吐蕃的重甲骑兵。”
此时包括李世民在內,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著李泰。
李泰的这个计划,从內到外密不透风。
大唐能眼睁睁看著吐蕃强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其重甲骑兵与其高原地势。
大唐的军士到了吐蕃还不等开战,就得先病倒一半。
若按李泰的布置,就能牵制吐蕃的快速发展,甚至让其內订,待大唐的士兵在吐谷浑与吐蕃边境训练,適应了其地势在加上神臂弩加持,拿下吐蕃並非难事。
就连侯君集都愣愣的看著李泰,李泰这小子今年才十六吧,怎么感觉比皇帝十六岁的时候还嚇人,怪不得太子要反,不反必定要走李建成老路。
见百官没人反驳,都瞪著俩大眼珠子,盯著自己看,李泰继续又道:“在打下吐谷浑后,可以將吐谷浑设为试验点,將其臣民全部进行汉化。
首先將吐谷浑的皇族慕容氏家族成员,全部迁入长安,包括慕容氏在內的所有吐谷浑人改汉姓,强制吐谷浑贵族子弟入国子监习儒经,从根源上断了其復国念想。
焚毁吐谷浑文字典籍,仅允许汉字,与大唐官话作为其官方语言。
而后將其青壮年编入藩兵营,当地有三万驻军,可强制他们在盐池做工,但要给予饭食与少量的工钱,老实干活的还让他们做工头,日后可以將其调往吐蕃作战,军功卓著者,可摆脱藩籍。
老弱分散安置於陇右各州,与汉民杂居,禁三户以上聚居。
吐谷浑女子嫁汉人者赐田十亩,汉民囤田免其十年赋税,第一批自愿改汉姓的免五年赋税。
三代內不与汉通婚者贬为贱籍,且只允许汉蕃混血子弟科举入仕,將来派往吐谷浑做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