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要不要我教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祝晴接过杨正修教授递来的原始报告数据,经过简单安排,将他带至警署正式的问询室。
  莫振邦翻看这份程星朗的心理评估报告,眉心紧紧拧起。
  报告右上角的稚嫩签名格外显眼,那是八岁的程星朗在完成心理鉴定后留下的笔迹。
  档案袋里还散落着几张旧照片。
  孩子躺在医院病床上,不像案卷里兄弟合照中那样无忧无虑,脸色苍白,清澈的眼睛里只剩黯然。
  “当年星朗的后脑勺几乎被凶手击碎,抢救后,在病床上昏迷了整整三天,医生一度担心他醒不过来。”杨教授的视线停留在那张病房照上,“而我则认为,即便醒来,这个孩子的心理也会彻底崩溃。”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他醒来后,反而表现得异常平静,甚至过于正常。”
  “他不哭不闹,后来在寄养家庭和学校里,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乐观开朗的孩子,成绩优秀,人缘也好。”
  莫振邦皱眉:“这不是很好吗?”
  祝晴的目光却定格在鉴定诊断栏上:“解离性记忆障碍?”
  “惨痛经历超出八岁孩子的承受极限。”杨教授微微颔首,“他亲眼目睹极端暴力,大脑为了自保,自动封存当年的那段记忆。”
  “所以程星朗不是没看见,”祝晴反应过来,“而是选择性遗忘。”
  “他苏醒时对案发经过没有任何印象,这并不一定是因为凶手第一个对他下手,当然,也不是孩子在说谎。”杨教授推了推眼镜,“这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症状可能伴随他直至成年,甚至影响终生。”
  “当调查触及真相时,他的大脑也许会无意识地扭曲事实,这也是病理性自我保护的具体表现。”
  杨教授向警方解释完专业术语,补充道:“这类障碍往往伴随着记忆碎片。十八年来,寻找弟弟已经成了他的精神需求,如果执念被打破,他可能会崩溃。”
  “八岁的心理报告只能反映极端情境下的即时反应。”莫振邦问,“有后续跟踪评估吗?”
  杨教授摇头叹息:“星朗个性要强,从小有自己的主意,始终拒绝心理咨询。”
  “成长过程中,表面看来一切正常,但心理创伤并不是肉眼就能看见的。”
  临走前,杨教授在门口驻足:“就像莫警官说的,八岁的报告并不能证明什么。我亲眼看着这个孩子长大,以我对他的了解,星朗绝对不可能实施残忍的杀戮行为。但在涉及弟弟的事情上……他的反应可能会有些偏激,甚至超出常理。”
  送走杨教授,莫振邦带着鉴定报告回到会议室。
  警员们传阅着资料,议论纷纷。
  “这又是哪里冒出来的报告?”
  “如果崩溃会怎么样?”
  “杨教授说长期压抑创伤导致高度偏激,产生极端攻击性,甚至会把无关事件强行关联成阴谋,引发暴力行为。”
  黎叔想起昨晚问询室里,程星朗凝视案卷照片时的目光。
  那会不会就是记忆碎片在闪回?
  “他潜意识里已经怀疑这个案子和弟弟有关,毕竟小熊和朱古力都是关键物证。”
  “但他现在的状态看起来完全正常啊。”
  徐家乐挠头:“那这份报告到底说明什么?”
  “说明他可能会为了包庇弟弟而无意间篡改证据。”莫振邦敲了敲桌面,“也意味着,他提供的关于药厂和明德精神康复中心的线索需要独立核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