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赵策英:我,我太想当千古一帝了!(3 / 8)
就在江昭宣布皇帝要御驾亲征的那一段时日,几位内阁大学士都已相继入宫有过劝谏。
其后,自然是劝谏无果。
几位大学士都是“识时务”的人,自然是知晓官家的性子,也就没有过度劝谏。
大相公支持,内阁达成一致意见,皇帝态度坚决!
三者合一,谁能阻挠?
谁敢阻挠?
既是如此,赵皇帝自是稳若泰山,岿然不动。
这就是实权君王,君相合力的底气!
当然,纵观史书,也唯有如此,有望实现大一统!
注视了两眼,赵策英不急不缓的说道:“遍观青史,也不乏御驾亲征的君王。”
“且不说一扫六合的秦始皇,拓土安边的汉武帝、缔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就算是自太祖皇帝以来,御驾亲征也并不鲜见。”
不少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古人心目中的秦始皇、汉武帝都较为偏向于“负面”,乃是实打实的昏君、暴君,不配居于千古一帝。
但实际上,自从汉代的贾谊、司马迁以来,就已经有人认可了秦始皇的功绩,更有“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之说,将秦始皇与夏商周三代圣王并列。
汉武帝也是一样的状况,都是偏向于“罪在当代,功盖千秋”的形象。
特别是从唐代以来,“大一统”功绩的地位就已经偏向于独一档,关于秦始皇、汉武帝二人的主流声音就已经渐渐更替为了“开创之功”,不乏有人批判二者为暴君,但关于“大一统”奠基地位,基本上是普遍认同。
暴君归暴君,千古一帝归千古一帝,两者并不矛盾!
赵策英继续道:“自太祖皇帝立下基业以来,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就连真宗皇帝,也都有过御驾亲征的经历。”
“自大相公变法革新以来,国力日益强盛,却有蛮夷挑衅不断,不服王化,朕欲御驾亲征,鼓舞士气,有何不可?”赵策英一拍木案,重重叱道。
“不可啊!”
齐衡一脸急切的辩驳道:“君王贵体,系江山社稷,应以坐镇中枢为主,岂能入边亲征?商王武丁征鬼方、汉高祖征匈奴,都有君王受困,天下动乱的先例。”
“官家要大胜,让得力武将入边即可。至于鼓舞士气,何必非得亲征?”
“哼!”
丹陛之上,赵策英冷哼一声,叱道:“怎么不说说汉武帝、唐太宗呢?”
“难道,朕就连效仿太宗文皇帝之决意,亦是不可吗?”
“这——”
齐衡一滞,就要辩驳。
谁承想,赵策英却是大袖一挥,根本不给说话的机会:“朕意已决,百官就莫要劝阻!”
“一月十一,三军誓师。”
“朕,御驾亲征!”
坚定的语气,果决的作风,自有莫大气魄。 ↑返回顶部↑
其后,自然是劝谏无果。
几位大学士都是“识时务”的人,自然是知晓官家的性子,也就没有过度劝谏。
大相公支持,内阁达成一致意见,皇帝态度坚决!
三者合一,谁能阻挠?
谁敢阻挠?
既是如此,赵皇帝自是稳若泰山,岿然不动。
这就是实权君王,君相合力的底气!
当然,纵观史书,也唯有如此,有望实现大一统!
注视了两眼,赵策英不急不缓的说道:“遍观青史,也不乏御驾亲征的君王。”
“且不说一扫六合的秦始皇,拓土安边的汉武帝、缔造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就算是自太祖皇帝以来,御驾亲征也并不鲜见。”
不少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古人心目中的秦始皇、汉武帝都较为偏向于“负面”,乃是实打实的昏君、暴君,不配居于千古一帝。
但实际上,自从汉代的贾谊、司马迁以来,就已经有人认可了秦始皇的功绩,更有“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之说,将秦始皇与夏商周三代圣王并列。
汉武帝也是一样的状况,都是偏向于“罪在当代,功盖千秋”的形象。
特别是从唐代以来,“大一统”功绩的地位就已经偏向于独一档,关于秦始皇、汉武帝二人的主流声音就已经渐渐更替为了“开创之功”,不乏有人批判二者为暴君,但关于“大一统”奠基地位,基本上是普遍认同。
暴君归暴君,千古一帝归千古一帝,两者并不矛盾!
赵策英继续道:“自太祖皇帝立下基业以来,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就连真宗皇帝,也都有过御驾亲征的经历。”
“自大相公变法革新以来,国力日益强盛,却有蛮夷挑衅不断,不服王化,朕欲御驾亲征,鼓舞士气,有何不可?”赵策英一拍木案,重重叱道。
“不可啊!”
齐衡一脸急切的辩驳道:“君王贵体,系江山社稷,应以坐镇中枢为主,岂能入边亲征?商王武丁征鬼方、汉高祖征匈奴,都有君王受困,天下动乱的先例。”
“官家要大胜,让得力武将入边即可。至于鼓舞士气,何必非得亲征?”
“哼!”
丹陛之上,赵策英冷哼一声,叱道:“怎么不说说汉武帝、唐太宗呢?”
“难道,朕就连效仿太宗文皇帝之决意,亦是不可吗?”
“这——”
齐衡一滞,就要辩驳。
谁承想,赵策英却是大袖一挥,根本不给说话的机会:“朕意已决,百官就莫要劝阻!”
“一月十一,三军誓师。”
“朕,御驾亲征!”
坚定的语气,果决的作风,自有莫大气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