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赵策英的忌惮?(2 / 10)
其中,大理国政局变化不小。
就在辽、周、夏三大政权相争之际,大理国的权臣高智升父子也趁机发动了政变。
国王段思廉,剃发为僧,自愿禅位。
不过,或许是顾忌正统名义的缘故,高智升父子并未宣布篡位,反而是扶持了曾经担任过使者的段廉义作傀儡国王。
此次入京的使者,就是高智升父子的人,为的主要是联络关系,防止大周插手大理国政。
西夏一方,涉及外戚干政的梁氏一族,已经近乎族灭,幼主李秉常就此亲政。
不过,也仅仅是名义上的亲政而已。
实际上,真正的掌权者还是国相李清与枢密副使嵬名阿吴,而非是毫无根基的幼主李秉常。
也因此,究竟是幼主亲政,还是权臣篡权,还真就不太好说。
占城国遣使入京,纯粹是为了联络藩邦关系。
大周十万大军,夷灭交趾,实在是太猛,一下子就解除了占城国的危机。
为此,占城国却是真心的认定了老大哥。
除了一些特产以外,占城国还上贡了“贡女”,约莫有十余人,大都是重臣的女儿,甚至于是一国公主。
其中,大部分都入了内廷,或是作女官,或是作宫女,一些身份较高的则是成了才人、美人。
偶尔一两位宫女,却是被赏赐了下去,作重臣的妾室,亦或是婢女,以拉拢人心。
西南土司入京,也是为了联络关系。
对于“自治”制度,无一例外,土司大族都相当满意。
入京上贡,却是纯粹的为了认识中枢的大人物,借此稳固地位。
十一月左右,熙丰六年的粮食产量有了结果。
大丰收!
经江昭授意,户部将收上来的农税钱都拿去买了粮食,以梗米五成的粮价,轻轻松松就买到了一万一千万石粮食,较上一年的九千万石,上涨了近三成。
究其缘由,盖因熙丰五年是占城稻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推广,百姓第一次种植,肯定大都心存顾虑,不敢种得太多。
然而,去年占城稻竟是出乎意料的大丰收,百姓尝到了甜头,今年自是种得更多。
以十五税一论之,农税钱的十五倍,就是真正的农业gdp。
也即,一万一千石粮食的十五倍,就是真正的农业粮食产量。
十六万五千万石1!
这是真正能养活上亿人的粮食产量。
为此,就连京中的粮价都受到了些许影响,粳米从七十文一斗降为了六十五文一斗。
占城稻更是仅仅二十文一斗。
寻常百姓,就算是卖苦力,一天也大都可赚百文钱左右,也就是五斗! ↑返回顶部↑
就在辽、周、夏三大政权相争之际,大理国的权臣高智升父子也趁机发动了政变。
国王段思廉,剃发为僧,自愿禅位。
不过,或许是顾忌正统名义的缘故,高智升父子并未宣布篡位,反而是扶持了曾经担任过使者的段廉义作傀儡国王。
此次入京的使者,就是高智升父子的人,为的主要是联络关系,防止大周插手大理国政。
西夏一方,涉及外戚干政的梁氏一族,已经近乎族灭,幼主李秉常就此亲政。
不过,也仅仅是名义上的亲政而已。
实际上,真正的掌权者还是国相李清与枢密副使嵬名阿吴,而非是毫无根基的幼主李秉常。
也因此,究竟是幼主亲政,还是权臣篡权,还真就不太好说。
占城国遣使入京,纯粹是为了联络藩邦关系。
大周十万大军,夷灭交趾,实在是太猛,一下子就解除了占城国的危机。
为此,占城国却是真心的认定了老大哥。
除了一些特产以外,占城国还上贡了“贡女”,约莫有十余人,大都是重臣的女儿,甚至于是一国公主。
其中,大部分都入了内廷,或是作女官,或是作宫女,一些身份较高的则是成了才人、美人。
偶尔一两位宫女,却是被赏赐了下去,作重臣的妾室,亦或是婢女,以拉拢人心。
西南土司入京,也是为了联络关系。
对于“自治”制度,无一例外,土司大族都相当满意。
入京上贡,却是纯粹的为了认识中枢的大人物,借此稳固地位。
十一月左右,熙丰六年的粮食产量有了结果。
大丰收!
经江昭授意,户部将收上来的农税钱都拿去买了粮食,以梗米五成的粮价,轻轻松松就买到了一万一千万石粮食,较上一年的九千万石,上涨了近三成。
究其缘由,盖因熙丰五年是占城稻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推广,百姓第一次种植,肯定大都心存顾虑,不敢种得太多。
然而,去年占城稻竟是出乎意料的大丰收,百姓尝到了甜头,今年自是种得更多。
以十五税一论之,农税钱的十五倍,就是真正的农业gdp。
也即,一万一千石粮食的十五倍,就是真正的农业粮食产量。
十六万五千万石1!
这是真正能养活上亿人的粮食产量。
为此,就连京中的粮价都受到了些许影响,粳米从七十文一斗降为了六十五文一斗。
占城稻更是仅仅二十文一斗。
寻常百姓,就算是卖苦力,一天也大都可赚百文钱左右,也就是五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