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百司岁计!(2 / 8)
一声叹息,一道道文书,一一入手。
赵策英审阅着,不时点头,一副认可的模样。
究其缘由,盖变法成效显著非常。
自熙丰二年至今,已是四年有余。
仅此四年,江昭的布政可谓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凡是政令,其目的都是一目了然。
或为吏治,或为敛财,或为强军,或是经济。
短短四年,相应变法政令,已然是初具规模,互哺互济。
就成效而言,可谓是相当喜人。
其中,吏部一改往日“裁撤官吏”的做法。
单就熙丰六年而言,仅仅是免黜了官员四百二十七人,小吏三千六百人。
相较于往几年而言,这一点免黜量,甚至都不算不上“零头”。
毕竟,自熙丰二年始,免黜的官员都是两千起步,小吏更是大都在一万五以上。
这却是开疆拓土引起的连锁反应。
截至熙丰六年,天下有官籍者四万一千人,小吏三十七万五千人。
本来,根据大相公江昭和文渊阁大学士元绛的计划,还得继续免黜官吏,以期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也即,入仕为官者与致仕荣休者相差无几。
而经江昭和元绛估计,要达成入仕者与致仕荣休者相差无几的状态,大概是裁撤至官员三万五千人,小吏三十五万人左右。
如此以来,就可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冗官问题。、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谁承想,大周竟然开疆拓土了!
熙河、熙丰、燕云、灭国交趾,拓土燕云十六州,五次拓土,实在是给大周新添了不少疆土。
单就熙河、熙丰两次拓土,就足足开拓了疆域一十二州,基本上也就是“一路”的建制。
为此,已然是单独建立了熙河路。
两次燕云拓土,约莫有二十州疆域,也就是燕云十六州和西夏割让的几州,一样也是“一路”的建制,为此单独建立了燕云路。
西南一隅的交趾国,疆土约莫是大周的十五分之一左右,一样也是“一路”左右,为此建立了西南都护府。
也就算是,几次开疆拓土,愣是给大周开拓出了三路的建制。
要知道,以往大周也就一十三路建制,新添三路建制,也就是足足添了四分之一左右。
这些新拓的疆域,不可避免的肯定也得要官员和小吏予以治理。
如此一来,裁撤官吏的平衡状态,自然是有了一定的变化。 ↑返回顶部↑
赵策英审阅着,不时点头,一副认可的模样。
究其缘由,盖变法成效显著非常。
自熙丰二年至今,已是四年有余。
仅此四年,江昭的布政可谓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凡是政令,其目的都是一目了然。
或为吏治,或为敛财,或为强军,或是经济。
短短四年,相应变法政令,已然是初具规模,互哺互济。
就成效而言,可谓是相当喜人。
其中,吏部一改往日“裁撤官吏”的做法。
单就熙丰六年而言,仅仅是免黜了官员四百二十七人,小吏三千六百人。
相较于往几年而言,这一点免黜量,甚至都不算不上“零头”。
毕竟,自熙丰二年始,免黜的官员都是两千起步,小吏更是大都在一万五以上。
这却是开疆拓土引起的连锁反应。
截至熙丰六年,天下有官籍者四万一千人,小吏三十七万五千人。
本来,根据大相公江昭和文渊阁大学士元绛的计划,还得继续免黜官吏,以期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也即,入仕为官者与致仕荣休者相差无几。
而经江昭和元绛估计,要达成入仕者与致仕荣休者相差无几的状态,大概是裁撤至官员三万五千人,小吏三十五万人左右。
如此以来,就可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冗官问题。、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谁承想,大周竟然开疆拓土了!
熙河、熙丰、燕云、灭国交趾,拓土燕云十六州,五次拓土,实在是给大周新添了不少疆土。
单就熙河、熙丰两次拓土,就足足开拓了疆域一十二州,基本上也就是“一路”的建制。
为此,已然是单独建立了熙河路。
两次燕云拓土,约莫有二十州疆域,也就是燕云十六州和西夏割让的几州,一样也是“一路”的建制,为此单独建立了燕云路。
西南一隅的交趾国,疆土约莫是大周的十五分之一左右,一样也是“一路”左右,为此建立了西南都护府。
也就算是,几次开疆拓土,愣是给大周开拓出了三路的建制。
要知道,以往大周也就一十三路建制,新添三路建制,也就是足足添了四分之一左右。
这些新拓的疆域,不可避免的肯定也得要官员和小吏予以治理。
如此一来,裁撤官吏的平衡状态,自然是有了一定的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