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部署(上)(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52章 部署(上)
  师部议事堂。
  陈锐坐在上首位,听著周君佑有条不素的讲述这一战的伤亡,虽然面不改色,虽然知道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禁黯然神伤。
  这一战,护卫军损失不小。
  其中四旅损失最大,刘西魔下战力最强也是最早出战的一团一营被彻底打残。
  四百余人中,全手全脚的只剩下一百八十多人,再加上补充的两个警卫连,战损率超过了六成,且有多名连排级別將校阵亡。
  这是护卫军成军以来从未有过的战损率,但眾將在黯然神伤的同时也有著极强的自豪感。
  战损率超过六成,这是个相当夸张的数据,但卢胜依旧率残兵牢牢守住据点,未有溃败,坚持到援军赶到若不然,这一战的序幕就不好拉开了。
  周君仁很確定,在这样的战损率情况下还不崩溃的,天下无有二军。
  卢胜的指挥能力是个亮点,但护卫军士卒的战力、坚韧是更大的亮点,虽然现在还没有公布,但陈锐已经確定,卢胜將授个人二等功,其余士卒授集体二等功,阵亡士卒授集体一等功。
  护卫军论功,正常情况下,二等功已经是顶点了,一等功一般是有大功同时又阵亡才会授予。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卢胜还是生还的士卒,都会得到提拔,一团一营中將会冒出不少的將校。
  其余参战的部队中,一旅是大沽河一战中的夜袭主力,王如龙猛攻立下大功,但一团也折损了半个多营。
  三旅两个团与警卫营也参战了,当时史道是拼死抵抗,用人命和尸体阻碍三旅的进攻,所以伤亡人数不多。
  反而是直属团参战主要是追击战,没有攻坚、野战,所以基本上完好无损不过直属团的士卒大都是老卒,是有战阵经歷的,而四旅、三旅有不少新兵,需要锤链。
  “各个旅统计名单,阵亡將士的尸首或葬於胶州,或葬於舟山,再或葬於乡梓,需儘快安置。”陈锐揉著眉心,“虽已过中秋,但依旧气候炎热,不能久放。”
  徐渭应了声,这种与內政打交道的事都是由他负责的。
  “三个旅的缺额都从直属团抽调兵力补齐,特別是將校,需要立即补齐,以免得兵不识將將不识兵。”陈锐继续说:“四旅一团一营,直接將直属团四营补过去。”
  刘西脸色一喜,各个部队在战时的缺额一向是从直属团补齐的,去年的直属营,今年的直属团都是超编的,为了就是战时补充士卒,完整编制。
  如果一个营全都补进来,刘西魔下的一团一营反而是超编的了,这对於接下来的战事很有益处。
  亭口镇、大沽河两战,一旅都是主力,都立下大功,三旅在高密一战中也斩获颇丰。
  只有四旅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虽然说卢胜率一团一营在这一战表现得极为出色,但终究到底只啃了骨头,没吃到多少肉。
  周君佑有些担忧,“如此一来,直属团兵力就太少了。”
  直属团原本是六个营,亭口镇一战,廉钟所率三团受创不轻,已经抽调了半个多营过去,再抽调一个营给四旅,再加上一旅大半个营,而且三旅在这一战也有些损失。
  算下来,六个营只剩下四个多营,满打满算也就两千兵力,而直属团在接下来的战事中驻守胶县,而胶县是胶州的核心,即使加上骑兵团,也不过就四千左右的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
  徐渭盯著地图,“从三旅抽调兵力驻守胶县,高密一战后,不太可能从百脉湖西侧南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陈锐轻轻摇头,“即使有此次大胜,但韃兵力依旧雄厚。”
  “若我是俺答,必定遣派偏师绕过百脉湖,从西侧南下,一来能牵制护卫军兵力,二来若是有机会,肆意穿插,说不定能直捣黄龙,一旦呈前后夹击之態,那便是大势已去。”
  “即使只是骚扰后方,也是个大麻烦。”
  环顾四周,陈锐起身,隨手拿起专门用於地图的木棍,“要绕过百脉湖,再南下高密,抵达高密县城,约莫百五十里,骑兵两日可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