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元年(2 / 3)
一番苦口婆心,也不提李清的错处,就是描绘前景。在南洋待过几年的李元,自然知道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
面对李元的请教,贾璉都只给一个大框架,这点很对李元的胃口,没有被贾璉指手画脚的感觉。
君臣两人谈的很不错,心情不错的李元一时没管住嘴,脱口问:“先生,朕欲封李亨,先生以为如何?”
贾璉突然表情凝滯,李元也知道自己说快了,显得有点尷尬。
好在贾璉反应快,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態,下意识的摇摇头,只是没说话。
“先生的意思,不妥?还是说朕太著急了?”李元赶紧找补。
贾璉继续摇头:“非也,此事乃陛下家事,非臣子所能置喙也。陛下切记,虽说天家无私事,那也要分什么事。”
李元懂了,如何处置李亨的事情,就属於外臣不能插手的事情。
贾璉见话聊的差不多了,起身抱手:“陛下,时候不早,微臣该告退了。”
李元起身道:“朕送先生!”贾璉连忙一脸严肃:“万万不可!陛下待下亲和乃德,然任何有损陛下威严之事,不可示人也!”
李元听了顿时收起笑容,面露严肃之色:“朕谢过先生教诲!”
“微臣不敢,微臣告退!”
贾璉走了,李元站在大殿门口,目送其背影消失后,回头对身边的总管胡敏低声道:“满朝文武,皇亲国戚,没人对朕说过这些。”
胡敏听了低声回话:“圣人,民间有言,贾公实学兴邦,可以为圣矣!”
李元笑了笑,摇摇头:“此辈不懂先生,胡言乱语罢了,先生不会当真的。先生首创国企,挣下了偌大的財富不值一文,却也没耽误先生发家致富。先生自詡俗人,虽爱財,却取之有道。凡夫俗子,岂知先生之境?”
万里之外的欧洲,这两年一直处在动盪之中。
共和国危机之际,一方面是高唱马赛曲的民眾奔赴战场,创造了属於人民的战爭奇蹟,另一方面则是土伦,一个年轻的矮个子军官,启动了他的开掛人生。法军击退了第一次的干涉后,退回伦敦的周国军事考察团,与驻英国公使进行一番会谈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发生在欧洲的战爭,並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作为失败的一方,损失並不算大,有英国作为稳定的支援,后续的战爭还会爆发。
最⊥新⊥小⊥说⊥在⊥⊥⊥首⊥发!
长期的战爭註定会带来新的战术变化,以及新的武器装备,这些都需要进行必要的了解。
在欧洲期间的考察团,也见识到了欧洲各国的快速发展,贾璉关於欧洲各国的一些论述,在实地考察中得到了验证。
所以,考察团不著急回国,可以先派几个人回国,匯报情况后,请求国內再派新的观察员来接替。並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乾正元年,新君李元在新年大朝会上,宣读了一份詔书。
大概內容为秉承先帝遗志,对內行仁政,对外继续扩张,……。
摆在面上的內容,大概就是不折腾!不搞什么新样。
一份面对天下人的招数,在邸报(內参)和民间的报纸上刊登,给整个天下吃了一颗定心丸。
民间怕的就是政策的反覆变化,这是最要命的。
李元摆出求稳的姿態,最高兴的还是整体的官僚队伍。当然也有个別人不高兴,那不重要。
官场上有一个信息在流传,那便是贾璉被李元召对,君臣聊了很长的时间,乃李元登基后奏对时长第一人。
还有一个事情非常吸引官员的注意力,那便是李元对於李亨的安置问题,迟迟没有下文。 ↑返回顶部↑
面对李元的请教,贾璉都只给一个大框架,这点很对李元的胃口,没有被贾璉指手画脚的感觉。
君臣两人谈的很不错,心情不错的李元一时没管住嘴,脱口问:“先生,朕欲封李亨,先生以为如何?”
贾璉突然表情凝滯,李元也知道自己说快了,显得有点尷尬。
好在贾璉反应快,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態,下意识的摇摇头,只是没说话。
“先生的意思,不妥?还是说朕太著急了?”李元赶紧找补。
贾璉继续摇头:“非也,此事乃陛下家事,非臣子所能置喙也。陛下切记,虽说天家无私事,那也要分什么事。”
李元懂了,如何处置李亨的事情,就属於外臣不能插手的事情。
贾璉见话聊的差不多了,起身抱手:“陛下,时候不早,微臣该告退了。”
李元起身道:“朕送先生!”贾璉连忙一脸严肃:“万万不可!陛下待下亲和乃德,然任何有损陛下威严之事,不可示人也!”
李元听了顿时收起笑容,面露严肃之色:“朕谢过先生教诲!”
“微臣不敢,微臣告退!”
贾璉走了,李元站在大殿门口,目送其背影消失后,回头对身边的总管胡敏低声道:“满朝文武,皇亲国戚,没人对朕说过这些。”
胡敏听了低声回话:“圣人,民间有言,贾公实学兴邦,可以为圣矣!”
李元笑了笑,摇摇头:“此辈不懂先生,胡言乱语罢了,先生不会当真的。先生首创国企,挣下了偌大的財富不值一文,却也没耽误先生发家致富。先生自詡俗人,虽爱財,却取之有道。凡夫俗子,岂知先生之境?”
万里之外的欧洲,这两年一直处在动盪之中。
共和国危机之际,一方面是高唱马赛曲的民眾奔赴战场,创造了属於人民的战爭奇蹟,另一方面则是土伦,一个年轻的矮个子军官,启动了他的开掛人生。法军击退了第一次的干涉后,退回伦敦的周国军事考察团,与驻英国公使进行一番会谈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发生在欧洲的战爭,並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作为失败的一方,损失並不算大,有英国作为稳定的支援,后续的战爭还会爆发。
最⊥新⊥小⊥说⊥在⊥⊥⊥首⊥发!
长期的战爭註定会带来新的战术变化,以及新的武器装备,这些都需要进行必要的了解。
在欧洲期间的考察团,也见识到了欧洲各国的快速发展,贾璉关於欧洲各国的一些论述,在实地考察中得到了验证。
所以,考察团不著急回国,可以先派几个人回国,匯报情况后,请求国內再派新的观察员来接替。並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乾正元年,新君李元在新年大朝会上,宣读了一份詔书。
大概內容为秉承先帝遗志,对內行仁政,对外继续扩张,……。
摆在面上的內容,大概就是不折腾!不搞什么新样。
一份面对天下人的招数,在邸报(內参)和民间的报纸上刊登,给整个天下吃了一颗定心丸。
民间怕的就是政策的反覆变化,这是最要命的。
李元摆出求稳的姿態,最高兴的还是整体的官僚队伍。当然也有个別人不高兴,那不重要。
官场上有一个信息在流传,那便是贾璉被李元召对,君臣聊了很长的时间,乃李元登基后奏对时长第一人。
还有一个事情非常吸引官员的注意力,那便是李元对於李亨的安置问题,迟迟没有下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