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諫言(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拦不住,那就要计算造反成本了。
  底层的縉绅不好弄,只能绕到搞工业,朝廷里的罪官都能重居高位,这种事情阻拦不了,真不如直接造反算了。
  內阁这边真不是李元想的那么恶毒,不拦著实在是觉得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反正通过任命后,即便有臣子上奏諫言,麻烦是皇帝的。
  至於为何內阁没有拦著,那也有说辞,內阁提供了名单,皇帝却没通过。需知,三品以上任命,必须有皇权认可。至於秘书处的事情,皇帝有几个秘书,哪里轮的到內阁来指手画脚呢?
  无论如何,让皇帝承受百官的反抗压力,对於內阁来说都不是坏事。
  就在內阁等著皇帝覆核后的任命文件时,胡敏带来一道中旨,也不说理由,就是单纯地告诉林如海,新部门的侍郎人选,著內阁再行举荐。
  林如海有点茫然,怎么又变了。派人去打听消息,得知贾璉进宫一事后,林如海大概明白了。
  没法子,皇帝的意思必须落实,假的也要装个样子。
  於是召集內阁大臣们,再开一个闭门会议,重提新部门侍郎人选,此前提交的几个,还是算了吧,另外举荐。
  內阁大臣们也有点奇怪,怎么又变卦了呢?可惜,现在无法打听消息了,只好就这议题继续討论吧。
  正在討论呢,胡敏去了吏部,直接传达了皇帝的中旨,秘书处不宜长期空置,吏部考察推荐一些身家清白的合適的官员备选。
  这个中旨给吏部造成了不小的波澜,毕竟都听说了,皇帝已经提名了,怎么又转到吏部了呢?
  吏部尚书这边只好先叮瞩下面的侍郎准备合適的人选,自己去內阁找林如海问问情况,
  林如海这边刚把会开完,选了三个此前没有推荐的官员出来,让人呈送御前,
  面对礼部尚书的回报,林如海很乾脆的表示:“陛下既然有旨意,执行就是,哪来那么多问题?”
  这话说的吏部尚书都以为听错了,不过也没反驳,告辞回去。
  吏部这边也推荐了七八个人备选名单,送到了內阁这边,林如海直接批阅后,再呈御前。
  此事还是造成了不小的议论,下班前消息传开了,都知道贾璉进宫后,此前確定的消息出现了反转。
  百官心里无疑都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贾璉对皇帝的影响很大。
  至於那些跃跃欲试,想要藉此机会博一个清名的大臣,闻讯之后不禁痛惜,错失了一句扬名的机会。
  都怪贾璉!
  歷朝歷代正常的情况其实都差不多,君权和臣权之间的博弈,以不同的方式一直存在著。
  贾璉这边也收到了消息,对於李元及时转弯,贾璉深感欣慰,不用为冒险造反的事情伤脑筋了。
  人都是有情性的,贾璉也不例外,他就是一个凡夫俗子。
  能不冒险的事情,贾璉一定不会冒险的。何况眼下的大周朝,整体还算是不错的,基本算的上国泰民安。
  底层百姓固然生活艰难,但也没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承辉帝执政期间,还是做了很多民生工作的,吏治方面下了一些工夫,民间的怨气其实没太大没等新部门的事情落地,贾璉便开启了办学之路。
  首先是要求京城工程学院,根据各省的意愿,统计一下那些地方需要筹办工程学院,是官办还是民办都可以。其次就是铁路局方面,首先要在京城成立一所铁路学校,作为全国的標准,然后再行全国推广。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铁路上需要的人才很多,铁路建设的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
  铁路局这边不缺资金,所以办事很快,选定了地址后,直接开始建设校园,同时从准备教学队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