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被高皇帝坑了?(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久,终还是从怀中,將那三枚各具特色的半两钱取出,轻轻捧到张嫣面前。
  同张嫣解释过这三枚铜钱的来歷,尤其是三枚钱各自的重量、成色,以及一般无二的面值,刘恭才终是话头稍一顿。
  果然不出刘恭所料一一在得知这三枚形状各异,重量、成色不一的铜钱,面值均为『半两”时,张嫣当即便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
  “此三钱敦优敦劣,一目了然,又有谁肯弃足重、足色的秦半两,而去用汉半两?”
  “便是太后所铸的八銖钱,重、色也同样比不上秦半两啊?”
  將心中的疑惑直言道出,张嫣又皱眉低头,在那三枚铜钱之上好一番打量。
  始终看不出门道,方抬头望向皇帝儿子刘恭。
  “天下人用汉半两,难道只是碍於高皇帝的詔令,而不得不用?”
  刘恭微微点下头。
  又问张嫣再闻:“那既然天下人,都碍於政令而不得不用汉半两,又爭相熔铸此汉半两,只怕秦半两,已是没什么人用了吧?”
  “便是偶然得了,当也都拿去熔了,以铸汉半两?”
  却见刘恭先一点头,而后再稍一摇头。
  “高皇帝年间,確实如此。”
  “百姓民得秦半两,便绝不会原封不动的出去。”
  “一—要么,自己熔铸汉半两。”
  “要么,拿去与人换汉半两。”
  “但在高皇帝驾崩,先孝惠皇帝即立之后,却不再如此了。”
  “汉半两行天下不足三月,天下钱制,就已是轰然崩塌,荡然无存。”
  “百姓民寧愿以物易物,也绝不愿將手里的货物,换成铜钱。”
  一不愿换成汉半两,自然是怕吃亏。”
  “但即便是秦半两,天下百姓民,也同样不肯收。”
  “因为收秦半两,却不收汉半两,便是违背高皇帝的詔令。”
  “秦半两、汉半两皆不收,只愿以物易物,则可以勉强解释为:並非买卖货物,而是易互有无。”
  如是一语,惹得张嫣稍有些茫然的愣了愣。
  便见刘恭微嘆一口气,摇头道:“及高皇帝驾崩,先孝惠皇帝即立,汉家钱制,已经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为重立我汉家钱制,皇祖母便行令少府,铸此重八銖、铜五成的新半两钱。”
  “
  虽仍比不得秦半两足色、足重,却也比汉半两,更甚是三株荚钱要好了不知多少。”
  “另外,皇祖母还下令禁民私铸,让新铸的八銖半两钱,不再会被百姓民熔铸为三株荚钱牟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