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吕后崩,天下分?(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汉室,朝堂內外固然不敢怨吕太后,却必然对得封为王、侯,身居要职、手握兵权的吕氏子弟满怀不忿。
  一凭什么?
  你爹吕泽、吕释之显贵,那倒也罢了,毕竟人家那是真有本事,真立了功劳。
  即便有水分,也好岁是皇亲国戚,大家捏著鼻子也认了。
  你们这些个小屁孩儿,又凭什么为王为侯,称孤道寡,甚至手握重兵於长安朝堂中枢?
  这怨气,是必然存在的。
  哪怕如今这个时间线,只有刘恭一人准確预料到四年后的诸吕之乱,却也还是有不少人,能从这必然存在的怨气,而隱约推断出一场动乱,会发生在吕太后宫车晏驾后不久。
  比如先孝惠皇帝刘盈,就曾准確的预料到吕太后宫车晏驾时,儿子刘恭坐在汉家的天子之位上,必然是处境艰难,举步维艰。
  再比如,已故鲁元太后刘乐,也曾预料到儿子张偃一旦被封王,就很有可能不得善终。
  甚至就连刘恭的老师:皇帝太傅安国侯王陵,也已经基本预测到一场极其危险的动乱,会在吕太后弥留前后爆发。
  此间种种匯总在一起,其实不外乎一句:元勛功侯集团,与吕氏外戚一族的矛盾。
  官员升职,是需要上级职务出缺的。
  而这个时代,又没有退休这一说法。
  除非官员主动乞骸骨,否则,下到县令、小吏,上到当朝相宰,但凡不是犯错被罢免,便都能终老於任上。
  这就意味著官员每升一级,几乎都是在凭藉过硬的能力,外加熬死了上级,才得以取而代之。
  好比汉家的丞相之位一一萧何被熬死,才轮到曹参;曹参被熬死,才轮到王陵、陈平。
  也就是王陵志不在此,这才让陈平这么早得掌相府。
  如若不然,真要靠熬,陈平还不知道要熬到猴年马月,才能熬死王陵,得以执掌相府。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哪怕是开国元勛功侯,想要担任某一职务,其实也都是在熬老头。
  结果可倒好。
  我户山血海杀出来的开国元勛,又老老实实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熬死了目標职务的担任者;
  结果你一个吕氏的小毛孩儿,就仗著老爹是吕泽/吕释之,吕太后是你姑姑,就把我熬了这么些年,才好不容易等到的位置给占了?
  我能服气才怪了!
  所以,对於歷史上,发生於吕太后驾崩之后的诛吕之乱,以及诸侯大臣共诛诸吕,刘恭一直都有著极为清晰的认知。
  吕太后对诸吕子侄的安排,无论是救封侯爵、王爵,还是任命將、相等重要职务,本质上,都是挑不出毛病的。
  你可以说,吕氏子弟不配为王、侯,不配出將入相。
  但吕太后只凭一句『无人可用”,为了宗庙、社稷,只能凑合著用这些能力未必出色,但绝对值得信任的外戚,就能把你给硬生生顶回去。
  於是,自知无法在檯面上『胜”过吕太后的陈平、周勃等人,便只能通过盘外招,来攻计吕太后所任用的诸吕外戚。
  什么把持朝政啊什么密谋造反啊甚至於祸乱后宫,让孝惠皇帝刘盈做了绿毛龟,生出后少帝刘弘子在內的一眾『吕氏皇子』的说辞,都被陈平和周勃搬了出来。
  眾所周知:在一场辩论中,当一方开始发起人身攻击时,其实足以说明对方已经贏了一样的道理一一歷史上,陈平、周勃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的將吕氏一族贬的一无是处,正是因为通过正规渠道,吕氏一族根本找不出让人攻击的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