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该叫皇后了(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一岭南百越之地,老乌龟赵佗拿『南越绿卡』做鱼饵,疯狂勾引南方边境地区的汉家百姓,
  不惜拋家舍业偷渡岭南。
  而作为汉家的实际掌控者,吕太后明知此事,却至今都没有动作。
  但凡刘长有点脑子、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就不难从吕太后的反应得出结论。
  要么,是吕太后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应对赵佗光明正大挖角人口的举动,只能听之任之。
  要么,是在吕太后看来,汉家根本不需要去做应对,赵佗自已就能玩儿脱、玩儿崩。
  无论是以上两种情况当中的哪个,都意味著汉家不能、不该做出应对,
  而刘长的脑迴路,却並没有想到『母后这么做,那就肯定有这么做的道理”,而是宛如一根笔直的牛筋般,只浅显的想:母后为啥不做应对?
  自己不做应对也就罢了,又为何不让寡人做应对?
  一方面,是刘长这些年,除了为人处世、待人礼仪,便只有那一身腱子肉『长进”了,政治智慧仍旧还在起点原地踏步。
  另外一方面也不难看出,如今的刘长,仍旧有些少年热血时期的执、鲁莽。
  说好听点,是年轻气盛。
  说难听点,则是沉不住气,仍旧想一出是一出,遇事儿都懒得动脑子,不愿意往更深处想一想。
  意识到这一点,刘恭先是面色古怪的看向另一侧,同样神情怪异的四叔刘恆。
  刘恭很確定,有些话,无论自己说得多么委婉、隱晦,这位四叔都是能听懂的。
  但为了让七叔刘长也挺明白,刘恭还是不得不將打好的腹稿,重新调整为更简洁、直白的语句。
  “其一:今我汉家,国祚艰难。”
  “於外,北有匈奴虎视耽耽,岁岁犯边,南有百越再三反覆,更或赵佗屡屡称帝。”
  “於內,自开国以来,我汉家便始终百废待兴。”
  “一一高皇帝驾崩,先孝惠皇帝即立,我汉家才算是勉强止了兵戈,与民休息。”
  “但父皇在位七年,始终未能亲政;更年仅二十三便英年早逝,使朕七岁即立。”
  “我汉家面临的局面,非常糟糕。”
  “且自高皇帝立汉国祚至今,便始终没有片刻好转。”
  “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南越的赵佗,別说是拐带长沙、淮南等国的民眾了一一就连称帝,他赵佗又何尝没干过?”
  “即便赵佗称帝,视我汉家、视汉天子为无物,我汉家,尚且都动不得兵戈,只能一次次派太中大夫陆贾去劝,劝得赵佗自去帝號。”
  “王叔却要因为赵佗拐带国民,便要於岭南动兵?”
  说到此处,刘恭只微微摇摇头。
  待刘长疑虑重重的看向自己,方嘆息道:“皇祖母,乃至太祖高皇帝、先孝惠皇帝,对岭南的態度都很明白。”
  一一只要能不打起来,怎么都成。』
  “就算他赵佗称帝,也依旧要竭尽所能的,通过非武力手段解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