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贸易(2 / 6)
不打大规模战爭不是什么明军失去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而是明军就没有大规模战爭的机会。
事实上,大明大规模战爭的次数並不少。
打西南,隨便一次远征就是大兵团作战。
甚至东南沿海的倭寇,面对几万人入侵的时候,也算是大规模作战。
嘉靖年间后期的时候,南方个別穷山恶水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数千、乃至数方规模的流寇,这些都算是大规模作战。
至於北方,明军就没有机会去进行所谓的大兵团作战。
谁和你集结兵力打?
凭什么和你打?
对於蒙古人和女真人而言,他们有著明军无法比擬的机动性优势,疯了才会主动和明军硬碰硬。
他们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那就是疯狂的进攻。
找大明的长城防线的薄弱处,疯狂进攻,然后烧杀抢掠,根本不需要什么大规模会战就可以有无数的战利品。
毕竟真要消耗起来,整个蒙古草原才多少人?
有一千万吗?
大明呢?
人口早都上亿人口了。
大明的营兵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机动性,只有职业的军队才能应付蒙古人的来去袭扰的战术,因为只有训练有素的营兵才能千里驰援。
要知道,这种支援是需要快的,而且还能立刻作战,这对於土兵的体力要求非常高。
在漫长的拉锯防御战中,大明的军队为此摸索了一套方案。
这套方案就是化整为零,蒙古人既然是小规模部队袭扰,那么明军也分为小规模部队。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大明的基层军官的指挥权是相当大的。
大明军官只是政治地位低,但是指挥的权力其实並不小。
对於游击之类的军官而言,他们已经有能力可以独立领兵作战,甚至可以自已决策,到了明末甚至敢不听从总兵的號令。
换而言之,大明到了后期不能打大规模战爭的原因对也不对。
不是因为什么经验问题。
而是从制度上就不適合打总体战。
军队赋予基层的自主决策权太大,因此明末每次会战的时候总有人擅作主张,要么做出错误的决策,要么就是临阵逃跑,连累所有人都死。
不过对於目前的大明帝国而言,这种制度还是够用了。
开玩笑,嫌弃这种制度的前提是你真有实力和大明硬碰硬。
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非常离谱的势力。
至少现在的女真不配,现在的建州女真更不配。 ↑返回顶部↑
事实上,大明大规模战爭的次数並不少。
打西南,隨便一次远征就是大兵团作战。
甚至东南沿海的倭寇,面对几万人入侵的时候,也算是大规模作战。
嘉靖年间后期的时候,南方个別穷山恶水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数千、乃至数方规模的流寇,这些都算是大规模作战。
至於北方,明军就没有机会去进行所谓的大兵团作战。
谁和你集结兵力打?
凭什么和你打?
对於蒙古人和女真人而言,他们有著明军无法比擬的机动性优势,疯了才会主动和明军硬碰硬。
他们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那就是疯狂的进攻。
找大明的长城防线的薄弱处,疯狂进攻,然后烧杀抢掠,根本不需要什么大规模会战就可以有无数的战利品。
毕竟真要消耗起来,整个蒙古草原才多少人?
有一千万吗?
大明呢?
人口早都上亿人口了。
大明的营兵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机动性,只有职业的军队才能应付蒙古人的来去袭扰的战术,因为只有训练有素的营兵才能千里驰援。
要知道,这种支援是需要快的,而且还能立刻作战,这对於土兵的体力要求非常高。
在漫长的拉锯防御战中,大明的军队为此摸索了一套方案。
这套方案就是化整为零,蒙古人既然是小规模部队袭扰,那么明军也分为小规模部队。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大明的基层军官的指挥权是相当大的。
大明军官只是政治地位低,但是指挥的权力其实並不小。
对於游击之类的军官而言,他们已经有能力可以独立领兵作战,甚至可以自已决策,到了明末甚至敢不听从总兵的號令。
换而言之,大明到了后期不能打大规模战爭的原因对也不对。
不是因为什么经验问题。
而是从制度上就不適合打总体战。
军队赋予基层的自主决策权太大,因此明末每次会战的时候总有人擅作主张,要么做出错误的决策,要么就是临阵逃跑,连累所有人都死。
不过对於目前的大明帝国而言,这种制度还是够用了。
开玩笑,嫌弃这种制度的前提是你真有实力和大明硬碰硬。
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非常离谱的势力。
至少现在的女真不配,现在的建州女真更不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