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火銃(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边要退林还耕,一边还要修建水利设施。
  最糟糕的是边境长城问题。
  明初的时候还好,因为北方人少得可怜。
  因此当时的人口分布是点和点的形式。
  人口主要分布在那么几个大城市,其他地区就没什么老百姓,大多数土地都是荒芜的。
  因此蒙古人入寇其实抢不到什么,除非能攻破大型的城市。
  故而同样打到了京师,瓦刺的也先和蒙古的俺答汗以及满清的黄台吉的收穫各不相同。
  其中,也先是真的没什么收穫,黄台吉是真的抢疯了。
  那可是明末的京师,人口密集,哪怕京师再次扩建,其城外也有大量的民居建筑。
  除此之外还有配套的漕运等地方,人口多,物资也多。
  满清的收穫的確不小。
  不过满清的入侵难度也相对容易一点满清面对的虽然是修建了完整九边体系的大明,不过辽东地区在满清手中,
  而且大明骑兵稀少,算是军力是这里面最弱的。
  瓦刺蒙古面对的大明又是另一种情况,尤其是英宗的时候,这会儿的大明可没有什么九边体系,长城也没有,夯土的长城也没有。
  嘉靖的时候边境一些重要的地区已经有了一些夯土长城,但是大部分地区还是没有的。
  甚至这些地区的夯土长城虽然建立起来,但是和几十年前相比,边境的安全感並没有增加多少。
  因为大明边境的长城之所以多了一些,是因为大量的山脉上的树木已经被砍伐一空。
  树木在古代可是重要的燃料,不仅是燃料还是重要的原材料。
  堪称方能材料,製作工具,烧火做饭都需要它。
  以至於北方山脉的很多天险都这么人为的消灭了。
  原本难以行进,不能大规模行军的地方可以开始走人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史书上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大明好像毫无威力,隨便就被蒙古人突破了。
  那是因为地形不一样了。
  山脉都是光禿禿的。
  可以大规模行军了。
  这些都是惜字如金的史书很少提到的。
  也因此蒙古人对於大明这些年的变化都是看在眼中的。
  大明自俺答封贡之后虽然大规模裁军,但是军费的支出只是减少了一部分,
  张居正虽然没有怎么对外用兵。
  但是对於长城的建设,船只的製造,军堡,烽火台等军事设施的拨款却没有怎么吝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