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见戚继光(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简而言之,就是有使用权,但是没有所有权。
  土地產权虽然在王老爷、朱皇帝那边,但是佃农拥有永佃权,只要佃农定期给钱,那么佃农就有权力使用土地,可以决定荒废土地,可以决定土地种什么农作物。
  对於这些,地主和皇帝都是无权干涉的。
  至於佃农要交的税或者田租,那也是有法律进行限制的,可不是想要多少钱就必须缴纳多少钱。
  不过皇庄的扩张是另一回事,这里面有的是土地兼併,御马监利用权势和金钱兼併一部分土地。
  还有的则是在皇帝和朝廷默许之下的“收回”。
  什么意思呢?
  这里面涉及到了洪武皇帝的一个仁政,一个天大的仁政,那就是永不起稞。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讲就是。
  大元开国后进行了退农还林的活动,把农田用来养马。
  大明建国之后,为了鼓励生產,开发农田,洪武皇帝昭告天下,除了现有的土地之外,新开发的土地永不收税。
  这个政策在永乐宣德年间还是在执行的,正统以后就开始崩坏了。
  官僚机构开始扩大。
  军队人数也开始上涨,各地官府也需要加派人手。
  行政开支、军事开支都变大,国库从盈余变得亏损。
  没办法,节流是很难的,只能朝著开源想办法了。
  洪武大帝的善政就这么逐渐崩坏了。
  这些免税的田地在史书、奏疏上一般被称作閒田、白地。
  皇庄的扩张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田地。
  官府对此也默许,很少去管。
  没办法,谁让这些田地都不交税呢。
  哪怕是交给皇帝,那总比放在那免税来得好。
  此外,藩王就番,其获封的土地也是来源於这些閒田、白地。
  不是很多人幻想的那样,藩王来了,多少多少田地被官府徵收了,此后农民就开始为藩王死命干活。
  这种纯属想多了。
  一边相信大明朝廷拿地方没办法,一边相信大明可以无条件收走老百姓的土地。
  只能说这样的想法还是太离谱。
  不过就算御马监手中掌握的土地大多数都是佃农的地,没有什么使用权,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土地是可以隨便安置的。
  足够农科院用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