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暗流涌动(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鉷知道自己虽然是由亲戚杨慎矜推荐的,但他的后台却不是杨慎矜,而是李林甫。杨慎矜自以为是,对他很无礼,只是表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便是王鉷知道只有李林甫会来事,杨慎矜不是干大事的料!
  “属下失言了,失言了……”
  王鉷额头上冒出冷汗,虽然李林甫的语气很平淡,他却能从对方身上感觉到一股令人窒息的压力。
  “回左相,夔州这个事情,在下看不明白啊。”
  看到李林甫没什么特別的表示,王鉷很是诚恳的说道。
  “去吧,此事到此为止,御史台不要查了。如果有人施压的话,你就把话题转到都水监这边,让都水监来查。”
  李林甫將卷宗放下,似乎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看得王鉷有点迷糊。他之前说了郑叔清不少坏话,希望李林甫能够“断臂求生”,將郑叔清查办后平息此事。但看得出来,李林甫似乎对此並不在意的样子。
  王鉷有些不放心。
  类似的事情看上去是小事,但任何小事,在大唐的政治环境中都是经不起发酵的。小事不小心就能酝酿出大事。从权术的角度看,王鉷的看法不可谓不精准。
  除了他不太了解李隆基的想法以外。
  王鉷一脸闷闷不乐的离开了平康坊,他走了以后,李林甫亲自將夔州那边整顿江关,统一漕船规格的內容一字不漏的写成奏章。
  他要用这个新得手的武器,引张九龄出手,然后让李隆基对张九龄感到厌恶与疏远,为张九龄最终罢相做准备。
  “只要没人干扰,三十万贯,也就一个月的事情吧。”
  李林甫忍不住嘆息道。
  夔州那边实在是太能折腾了,那些制定標准,凭证准入的办法,简直让人击节叫好!他从政多年,已经很久没见过这种让他眼前一亮的策略了。
  很多朝臣认为郑叔清是在无理取闹,只有李林甫看出了其中的巨大利益。夔州那边的经验,其实是可以在运河推而广之的。当然了,这种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懒得去做。
  李隆基这个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可以给自己好好享受的国家和都城。其他的,不重要。
  李林甫已经把李隆基给看透了!
  只是,为什么方有德那种顽固不化之人,能生出这么骨骼特异的神童儿子来呢?
  这个问题李林甫没事的时候揣摩了很久都是无解。
  “神童么?不知道比之李泌如何?”
  很久之后,李林甫看著纸上洋洋洒洒的通关条例,一边思索一边喃喃自语。
  对付张九龄,还差最后一击!
  先用这份奏疏,给他棺材上先钉上一颗钉子吧。
  李林甫不无得意的想道。
  ……
  长安发生的事情,方重勇並不知道,但他知道,夔州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
  沿岸的船坞,已经满负荷运作,昼夜不停的开工,还在不断在夔州府城內招人。
  一个又一个订单纷至沓来,甚至还有一口气下单十艘漕船的狗大户!那些不能通过江关的商贾也没閒著,他们把货物卸船,在夔州渡口停放。然后从上下游运输造船用的圆木,铁钉等必须品。
  漕船普遍採用了钉榫接合技术,对铁料的需求量不小。很多商人暂时无法通关,又不想閒著,便成为了夔州眾多船厂的供应商。除了某些心怀不轨的商贾以外,其他商贾很快便从中察觉到了不小的商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