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睢州六忠祠(2 / 2)
正是由於张巡率部有力遏止了叛军南下,保住了大唐半壁江山和江淮丰厚的財源,为大唐王朝反攻贏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质保障,为平息安史叛乱,保护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勋。
睢阳城破三日后,大唐的援军终於到来,又七日便將睢阳城收復。
但张巡的尸体已经无法辨认出来,於是,唐肃宗亲下詔书,招魂而葬之,並建双庙祭祀张巡和许远,以张巡爱將南霽云配享於庙內。
此后的歷朝歷代先后追封张巡为忠烈侯,许远为忠义侯,南霽云为忠壮侯,雷万春为忠勇侯,贾賁为忠济侯,姚閆赐爵为上公。
大明天启四年时,在六忠祠內更立起《唐忠烈祠碑》一块。
张巡以万人之眾,前后坚守三座孤城达两年之久,期间更歼灭叛军十余万人,为大唐保障江淮安全、平定安史之乱起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江浙一带百姓及港澳台同胞和侨胞非常尊崇张巡,仅在台湾就有张巡的崇拜者700多万人,张巡庙也达000多座。
睢州的六忠祠,则是这些张巡庙的祖庭。
而在新中国建立后,为满足海內外广大人士怀念、祭祀张巡的心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於1990年將忠烈祠从城內迁建在城南,规划包括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
…………
永寧伯张诚等人一路前行,很快便来到了火神阁,此处是睢州南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大路的交匯处,也是城中的最高点。
从此处转向东又行不久,便可看到一处高大的石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式建筑,上面书有“宫保尚书”四个大字。
袁尚书大石坊,又称袁氏双牌坊,乃是崇禎皇帝为表彰睢州兵部大司马袁可立,特下御旨敕建,实为一对,分別立在袁尚书府第大门外的左右两侧临街而建,东面曰“三世司马”,西面曰“宫保尚书”,皆距袁尚书府大门五十步之遥。 ↑返回顶部↑
睢阳城破三日后,大唐的援军终於到来,又七日便將睢阳城收復。
但张巡的尸体已经无法辨认出来,於是,唐肃宗亲下詔书,招魂而葬之,並建双庙祭祀张巡和许远,以张巡爱將南霽云配享於庙內。
此后的歷朝歷代先后追封张巡为忠烈侯,许远为忠义侯,南霽云为忠壮侯,雷万春为忠勇侯,贾賁为忠济侯,姚閆赐爵为上公。
大明天启四年时,在六忠祠內更立起《唐忠烈祠碑》一块。
张巡以万人之眾,前后坚守三座孤城达两年之久,期间更歼灭叛军十余万人,为大唐保障江淮安全、平定安史之乱起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江浙一带百姓及港澳台同胞和侨胞非常尊崇张巡,仅在台湾就有张巡的崇拜者700多万人,张巡庙也达000多座。
睢州的六忠祠,则是这些张巡庙的祖庭。
而在新中国建立后,为满足海內外广大人士怀念、祭祀张巡的心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於1990年將忠烈祠从城內迁建在城南,规划包括广场区、建筑区和墓葬园林区三部分。
…………
永寧伯张诚等人一路前行,很快便来到了火神阁,此处是睢州南城东西南北两条主干大路的交匯处,也是城中的最高点。
从此处转向东又行不久,便可看到一处高大的石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式建筑,上面书有“宫保尚书”四个大字。
袁尚书大石坊,又称袁氏双牌坊,乃是崇禎皇帝为表彰睢州兵部大司马袁可立,特下御旨敕建,实为一对,分別立在袁尚书府第大门外的左右两侧临街而建,东面曰“三世司马”,西面曰“宫保尚书”,皆距袁尚书府大门五十步之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