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孩子果然长大了,都不……(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您把这个叫做小东西?”陈琰唏嘘道:“这奖励也太重了。”
  郭恒干咳一声,解释道:“读书作文可以用以计时,是敦促加勉之意,不是奖励。”
  不是的不是的。
  陈琰只好替平安收下了。
  心里暗叹,老师也太惯着孩子了。他几乎可以想象,这东西交到平安手里,须臾间就会变成一堆零件儿。
  谁知平安看到自鸣钟后虽然高兴,但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拆解开来看看其中的缘由,反而小心翼翼地摆在了东厢房的书案上。
  陈琰一瞬间有些怅然若失,孩子果然长大了,都不拆家了……
  ……
  听说今年在京高官的子弟就中了两个,一个是平安,北直隶乡试第十六名,另一个是徐锡亮,漳州乡试第八十一名。
  中举是天大的喜事,这意味着有了功名,可以候补官员,从一介白衣跻身士大夫之列,因此这两家着实热闹了几天。
  皇帝的身体日渐好转,但麻烦缠身。
  平安的乡试成绩引得礼科言官的不满,科举是朝廷的抡才大典,每一条规矩都不是平白产生的,而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带头破坏考场纪律,放已经出场的陈平安再次回到考场中,有舞弊之嫌,对其他考生不公。
  言官们纷纷上书,言辞恳切,希望取消陈平安的举人身份,以示公正。
  太子起先还很耐心的解释,陈平安离开贡院时已经考完第一场交卷了,第二场试题还未发放,何来舞弊之说?
  但后来发现他们压根不在意平安是否真的舞弊,纯属是得理不饶人。便将这些奏疏统统留中,同徐阁老打了个招呼,请他约束一下这些言官的行为,让他们做点对朝廷有益的事。
  其实这点小麻烦,以前吕阁老在时,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根本闹不到御前。
  徐阁老反替言官说话,认为科道谏议政务疏失,乃是职责所在,请太子殿下切勿因小失大,为全私谊而阻塞言路。
  由舞弊嫌疑上升到考试公正性,再上升到保护言路的重要性,太子首次直观的理解了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人有多可怕。
  太子不禁有些恼火:“什么叫全私宜?你还想指控本宫操纵乡试不成?”
  徐谟见太子发怒,忙解释道:“臣绝无此意,绝无此意。”
  “若不是为了进宫劝陛下手术,平安的名次只会更高。”太子沉着脸道:“陛下的旨意不可改,平安的成绩不可废,在此前提之下,他们想怎样便怎样。”
  徐谟颇为为难,由于前任首辅吕畴这些年对言官的压制,他自上任之后便放出了保护言路的宣言,以此来获得科道的支持,现在言官抓着陈平安的乡试不放,太子的态度又如此坚决,着实让他两头为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