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王瑞珍 和去年比起来,今年登门拜年的……(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和去年比起来, 今年登门拜年的人多了不少。
  毕竟过去一年宝贝星球的发展速度很快,店铺已经增长到了二十多家,广告宣传也没有停过,不管是对电视报纸, 还是供应商, 它都是大客户。
  他们想要宝贝星球的订单, 过年自然要找机会来宝贝星球的老板, 也就是叶薇这里拜个年。
  比如王瑞珍工作的制衣厂郑厂长,上门时尤其殷勤。
  近两年制衣厂日子不好过,早些年提起服装厂聚集地, 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深市, 那里的衣服款式新颖价格便宜,每年出的新款都能掀起潮流。
  但深市距离太远, 过去需要边防证, 去一趟很麻烦。而且到了地方,人生地不熟,能不能找到服装厂是问题。
  就算找到服装厂, 进货量小了人家可能也不会搭理,只能退步去找批发商。而批发商往往看人下菜碟,能不能进到真正物美价廉的衣服,要看个人眼光和口才。
  所以早些年,从深市进来的服装虽然给本地的服装制造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这冲击其实有限。
  是, 有些国营服装制衣厂受到冲击破产了,但也有很多服装制衣厂活了下来,比如王瑞珍所在的沪市第三制衣厂。
  其实第三制衣厂的厂长脑子算是比较灵活的,知道厂里入职多年的设计师都在混日子, 设计出来的东西也过时了,就从外面招新的设计师。
  知道厂里生产出来的衣服款式老旧,运到百货商场无人问津,就接来料加工,这样既能增加收入,也不用承担销售风险。
  但大多数国营厂,混子多是整体风气导致的,大家都在混,一个不混的人进去,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排挤。
  所以仅从外面招聘设计师,并不能解决设计部门的根本问题,除非领导有铁腕,把延续了几十年的风气整一整。
  而现实是,大多数改开后混的不上不下的国营厂领导人,并没有那个铁腕。
  所以第三制衣厂改革的第一条路,从一开始就没有走通。
  第二条路倒是通过,所以九零年前后,第三制衣厂迎来了再一次的辉煌,在沪市同类型国营厂濒临倒闭的情况下,它扩招了员工。
  但近几年,浙省的服装行业发展很快,私营服装厂可以说遍地开花。
  如果说和深市的服装厂比起来,第三制衣厂有距离近,运输费用低廉的优势。那当竞争对手变成浙省的服装厂时,第三制衣厂可以说优势全无。
  是,对本地的服装品牌来说,同城的第三制衣厂运输成本可以降到仅付油费。但浙省服装厂成本更低啊,两地离得又不远,省出来的运输费用,可未必能覆盖两地服装厂相差的成本。
  于是这两年,第三制衣厂的业务量开始下滑,效益一天不如一天。
  年前,第三制衣厂又失去了一个比较大的客户,厂长为此头疼不已,让销售部门抓紧拓展客源的同时,也打上了从宝贝星球争取更多订单的主意。
  刚开始和宝贝星球合作的时候,郑厂长其实并不怎么看重宝贝星球的订单。
  他们厂是生产女装的啊!
  就算这几年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接来料加工,接的也都是女装。
  童装用料少,这就导致单件成本比较低,偏有些款式工艺并不比女装简单,在郑厂长看来,做童装不怎么划得来。
  何况当时宝贝星球在沪市虽然搞出了不小的声势,但说到底也只开了四家店,实在算不上什么大客户。
  可谁让制衣厂这两年效益不好呢?
  为了活下去,订单再小,利润再低,他们也得咬牙把订单接下来。
  当时谁也想不到,才一年,宝贝星球的店铺就从四家,增长到了二十多家,给他们的订单也越来越大。
  因为知道叶薇和王瑞珍时进修班的同学,甚至宝贝星球的订单,也可以说是王瑞珍拉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