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神枪手(2 / 3)
“即便有那天生胆子大的,开火时不往后躲闪的人,但药池喷火冒烟也是客观现象,这些烟火都会不可避免的干扰射手的瞄准。
“而新式火枪就不一样了,燧石击发改为火帽击发之后,击发机不会再向外冒一点明火,烟气也远比以前小得多,几乎不冒烟,密封性更强,如此一来,没了烟火的干扰,士卒便可以更加从容的瞄准,命中率还能相应的提升。”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换成火帽只是为了防风防雨,提高发火率呢,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处,不过仔细一想又确实如此!”李定邦顿时恍然大悟道。
“这个其实没什么,等李少校打过几次之后,自然会发现其中的妙处,时间不早了,咱们还是开始实验吧。”
“嗯,那陛下,我们这就开始射击?”李定邦当即向旁边的鲁锦请示道。
“嗯。”鲁锦也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先进行不同距离,不同据枪姿势的精准度实验,先打一会,等你们对新枪熟练度上来一点之后,再进行射速实验,最后再进行威力和穿甲实验。”
“是!”李定邦抬手敬了个礼,随后便招呼其他几名士卒,和他一起来到靶场的射击线前面,在陶广义的指导下,开始熟悉新枪的射击要领。
鲁锦则是对着蹲在一边扒拉蜗牛的儿子招了招手,将他抱了起来,让他自己捂住耳朵,紧接着,李定邦那边就传来了嘭嘭的火枪射击声。
第一轮先是立姿据枪,射击三十米处的人形半身靶,这对射手和火枪都没什么难度,几人全都轻松命中,第二轮五十米,几人也是全部上靶,一直到一百米时,虽然射击的环数有高有低,但还是全部命中。
如此一来,几人才切实领略到了这新枪的精准度究竟有多高,这要是搁以前的滑膛燧发枪,一百米的距离,就算仔细瞄准,上靶率也不是很高的样子,只能靠打排枪才能提高命中效果,而这新枪每次只打一颗子弹的情况下,在一百米居然还能枪枪上靶,这就很能说明新枪的精度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在场参加实验的,都是练过火枪射击的‘老兵’的缘故,如果换成纯新人,那还能不能上靶就不知道了。
接下来几人又继续向130米、150米、180米、200米距离的几个靶子射击,命中率立刻就降了下来,超过150米后,立姿射击的命中率就比较低了,不过当几人换成跪姿和卧姿射击时,因为据枪姿势的稳定性更高了,远距离的命中率也再次提升了上去。
二百米内跪姿射击,几乎枪枪上靶,立姿一百米内,轻松击中目标,有经验的老兵,则可以保证150米的立姿上靶率。
不过就在第一轮精准度实验即将结束时,其中一名参加实验的禁卫士兵,却提出可以继续增加射程的要求。
这人名叫徐禄,是巢湖水师出身的子弟,今年刚满17岁,13岁那年就跟着他的兄长一起在巢湖造反了,跟在鲁锦身边也有了几年的时间。
鲁锦闻言当即问道,“怎么,超过二百米,你还有把握上靶?”
“回禀陛下,我觉得这枪好用,二百米还远远没到头呢,我感觉打二百米很容易,应该能打的更远。”
“那就试试,给他加靶子,加到三百五十米吧。”
“是!”
当即有士卒去设置新的靶标,不过这徐禄果然没有吹牛,接下来的试射简直成了他一人的秀场,二百二十米跪姿射击,连射三枪,三枪全中!
二百五十米距离跪姿射击,三中二,然后徐禄又要求补射两发,这两发又全部命中,五中四!
二百八十米距离第一次近失弹,然后改用卧姿射击,后两发全中。
三百米距离卧姿射击,前两发全部脱靶,第三发命中靶标胸口正中心,然后徐禄又要求补射三发,这下三发全中,六中四,场中顿时一阵惊叹!
如果说三百米第一轮的最后一枪还可能是蒙的,那后一轮三枪全中就绝不可能是蒙的了,一定是他掌握了什么射击要领。
鲁锦当即问道,“你是如何做到后面一轮三发全中的?”
徐禄立刻站起来回答道。
“回禀陛下,我刚才听了陛下和陶尚书的讨论,说这子弹和箭矢一样,不仅是加尾羽和子弹旋转类似,既然和箭矢一样,那子弹和箭矢的下坠自然也应该类似,子弹飞行太远之后,一定会像箭矢一样下坠。
“于是我打第一枪时,瞄准靶子的胸口,结果没有命中,而是在靶子的右前方击起一团尘土,这一定是因为我瞄的太低了,于是我第二枪瞄准靶子的头,结果却打到了靶子右侧的下沿,大概相当于人体胯部的位置。
“然后我第三枪再次修正,瞄准靶子的头顶上方,而且根据前两枪的子弹落点全部偏右,我第三枪瞄的是靶子头顶的左上方,这下果然正中胸口靶心。
“找到窍门之后,我后三枪全部瞄着靶子左上方打,就全部命中了。” ↑返回顶部↑
“而新式火枪就不一样了,燧石击发改为火帽击发之后,击发机不会再向外冒一点明火,烟气也远比以前小得多,几乎不冒烟,密封性更强,如此一来,没了烟火的干扰,士卒便可以更加从容的瞄准,命中率还能相应的提升。”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换成火帽只是为了防风防雨,提高发火率呢,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处,不过仔细一想又确实如此!”李定邦顿时恍然大悟道。
“这个其实没什么,等李少校打过几次之后,自然会发现其中的妙处,时间不早了,咱们还是开始实验吧。”
“嗯,那陛下,我们这就开始射击?”李定邦当即向旁边的鲁锦请示道。
“嗯。”鲁锦也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先进行不同距离,不同据枪姿势的精准度实验,先打一会,等你们对新枪熟练度上来一点之后,再进行射速实验,最后再进行威力和穿甲实验。”
“是!”李定邦抬手敬了个礼,随后便招呼其他几名士卒,和他一起来到靶场的射击线前面,在陶广义的指导下,开始熟悉新枪的射击要领。
鲁锦则是对着蹲在一边扒拉蜗牛的儿子招了招手,将他抱了起来,让他自己捂住耳朵,紧接着,李定邦那边就传来了嘭嘭的火枪射击声。
第一轮先是立姿据枪,射击三十米处的人形半身靶,这对射手和火枪都没什么难度,几人全都轻松命中,第二轮五十米,几人也是全部上靶,一直到一百米时,虽然射击的环数有高有低,但还是全部命中。
如此一来,几人才切实领略到了这新枪的精准度究竟有多高,这要是搁以前的滑膛燧发枪,一百米的距离,就算仔细瞄准,上靶率也不是很高的样子,只能靠打排枪才能提高命中效果,而这新枪每次只打一颗子弹的情况下,在一百米居然还能枪枪上靶,这就很能说明新枪的精度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在场参加实验的,都是练过火枪射击的‘老兵’的缘故,如果换成纯新人,那还能不能上靶就不知道了。
接下来几人又继续向130米、150米、180米、200米距离的几个靶子射击,命中率立刻就降了下来,超过150米后,立姿射击的命中率就比较低了,不过当几人换成跪姿和卧姿射击时,因为据枪姿势的稳定性更高了,远距离的命中率也再次提升了上去。
二百米内跪姿射击,几乎枪枪上靶,立姿一百米内,轻松击中目标,有经验的老兵,则可以保证150米的立姿上靶率。
不过就在第一轮精准度实验即将结束时,其中一名参加实验的禁卫士兵,却提出可以继续增加射程的要求。
这人名叫徐禄,是巢湖水师出身的子弟,今年刚满17岁,13岁那年就跟着他的兄长一起在巢湖造反了,跟在鲁锦身边也有了几年的时间。
鲁锦闻言当即问道,“怎么,超过二百米,你还有把握上靶?”
“回禀陛下,我觉得这枪好用,二百米还远远没到头呢,我感觉打二百米很容易,应该能打的更远。”
“那就试试,给他加靶子,加到三百五十米吧。”
“是!”
当即有士卒去设置新的靶标,不过这徐禄果然没有吹牛,接下来的试射简直成了他一人的秀场,二百二十米跪姿射击,连射三枪,三枪全中!
二百五十米距离跪姿射击,三中二,然后徐禄又要求补射两发,这两发又全部命中,五中四!
二百八十米距离第一次近失弹,然后改用卧姿射击,后两发全中。
三百米距离卧姿射击,前两发全部脱靶,第三发命中靶标胸口正中心,然后徐禄又要求补射三发,这下三发全中,六中四,场中顿时一阵惊叹!
如果说三百米第一轮的最后一枪还可能是蒙的,那后一轮三枪全中就绝不可能是蒙的了,一定是他掌握了什么射击要领。
鲁锦当即问道,“你是如何做到后面一轮三发全中的?”
徐禄立刻站起来回答道。
“回禀陛下,我刚才听了陛下和陶尚书的讨论,说这子弹和箭矢一样,不仅是加尾羽和子弹旋转类似,既然和箭矢一样,那子弹和箭矢的下坠自然也应该类似,子弹飞行太远之后,一定会像箭矢一样下坠。
“于是我打第一枪时,瞄准靶子的胸口,结果没有命中,而是在靶子的右前方击起一团尘土,这一定是因为我瞄的太低了,于是我第二枪瞄准靶子的头,结果却打到了靶子右侧的下沿,大概相当于人体胯部的位置。
“然后我第三枪再次修正,瞄准靶子的头顶上方,而且根据前两枪的子弹落点全部偏右,我第三枪瞄的是靶子头顶的左上方,这下果然正中胸口靶心。
“找到窍门之后,我后三枪全部瞄着靶子左上方打,就全部命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