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2.81 王皇后:你我姐妹还有什么更丟人的?(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什么推恩令、“多买良田美宅”之类都试过,除了让他们愈发不放心之外,至今没有任何实质性效果。
  为什么北静王府的爵位一直不降?
  虽然水家至今依然把著兵权不放,却是四王中唯一一家愿意长住京城的,哪怕歷代北静王都少不了每年到宣府镇(定北军主力驻地)梳理公务、掌控军队,好岁算是积极表態。
  其他三王差不多,都是现任承爵人常驻边关、世子每年年底入京朝拜,这不像是手下人,倒是很有几分“藩属国”的意思。
  “牛爱卿,想必你说的三月钱粮,应该是总数吧?”眼看文官这边有了让步的意思,
  安泰帝立刻开口,“若只是让边关各镇初步整军备战,需要先准备多少?”
  “怎么也要一半儿才行。”这种时候,牛继宗也不敢咬著不放。
  “牛大人说的轻鬆!”没想到温远依然拒绝,“十万大军一个半月的钱粮,我就是答应准备,没有半个月也別想弄好,更別说根本没这么多。”
  “牛爱卿,正所谓『兵贵神速』,再拖延半个月绝不可能。”安泰帝只能继续和稀泥。
  这其实也显露出皇家地位和话语权的下滑。
  义忠亲王之乱前,大乾王朝正值国力鼎盛,太上皇是公认的圣君,有什么事情基本都是“諭旨”,就算討论也主要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办法,不是“办不办”,而是“怎么办”。
  安泰帝登基之后,每每遇到大事,都会有一种“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而且隨著时间的推移,这种问题愈发严重,到如今甚至连他的圣旨,都要先和阁老们商量完才能確定,然后发往各地。
  不能直接发吗?
  可以,但被称为“中旨”,在京城乃至京畿还好,再远很难说。
  “陛下所言极是。”牛继宗也认可,“既如此,不如先定下五万兵马半个月的粮草如何?虽有战时双的惯例,我也可以帮忙先压著,只要一天没发生战事,就可以先不执行。”
  他这话一出,文官方面非但不开心,反而全都警惕起来,
  没办法,这让步做的有些太大了。
  “牛大人若有他事,还请一併告知。”吏部尚书周栩淡淡开口。
  “我说的是送往宣府镇和山海关后,能够保证边军五万人半个月的粮草,三日內必须出发,更要按时送到。”牛继宗一句话,就让御书房中所有人都皱起眉头,“正如陛下所说,兵贵神速。”
  封建时代,军粮最大的问题是运输,因为路上也要消耗。
  以京城到宣府镇为例,全程大约四百里,重载车队每日最多能走五十里,没法再多,
  否则人受得了,拉车的牲口受不了,这一路人吃马嚼,最少要多三成的粮草才行,而且已经算不错了。
  因为这条路早已贯通修多年,整体路况较好,没有额外消耗。
  如果是在南方的丘陵山地中,多五成都算好的。
  山海关那边也差不多,甚至比宣府镇还要方便。
  “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半月一批,直到確认建奴或者子不会南下为止。”就在文官方面想要反驳的时候,兵部左侍郎柳芳又补充一句,“宣府镇可以稍缓,山海关绝对不能有任何拖延;再就是我们自己这边,需要整军备战,粮餉多加三成。”
  “不如柳大人来坐老夫的位置好了。”毫无疑问,温远立刻拒绝。
  御书房中再次吵成一片,哪怕安泰帝都压不住。
  龙首宫,御书房。
  太上皇也没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