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松韵学院(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聂先生感慨的看著面前这群或忧虑或热血的书生们,宽慰道:“你们不必谢我,都是宋大人的安排,去了之后,住处等俗物都不必操心。只盼诸位能竭尽所能教导当地学子,方不负宋大人所託。”
  空墨书坊外这三十二名读书人的眼睛越来越亮,皆弯腰对聂先生深鞠一躬,齐盛说道:“谨记夫子教诲,必不负宋大人所望!”
  鏢局的人在前面骑马带路,一辆辆马车从聂先生面前驶过,使他心中满是惆悵。
  “想去就去好了,省的天天在家长吁短嘆。”聂二夫郎捏著柄象牙扇,轻扇著过来。
  聂先生神色复杂,“我確实一直徘徊不定,你从小就锦衣玉食,和我来昌平府已经是委屈了,再去岭南……”
  聂二夫郎睨了他一眼,“你劝別人的时候说的不是挺好听吗?怎么到自己身上反而婆婆妈妈的了,怎么说景行也是你唯一的弟子,多年不见去看看阿砚也好。若是我实在待不住,还能去扬州看看我师祖”
  聂先生本就心生动摇,被自家夫郎一劝便再无顾忌,於是这趟由北向南的旅程中,又多了几辆聂家的马车。
  远在西梧府的孟晚和宋亭舟尚且不知道他们的几封信发出去,竟惊动了这么多人,他这边还在和宋亭舟忙著学院建设的事。
  专收女子和小哥儿的学院听起来惊世骇俗,除了赫山县无条件信任孟晚之外,其余县城的建造都受到了当地百姓质疑。
  赫山县因为坊的关係,女子哥儿地位大大提升,一听说孟晚要建座专门供女娘和小哥儿读书的书院,尚且不知是什么用途,已经自发帮著运送起砖瓦石沙了。
  所以在六地同建学院的时候,赫山县是第一个把学院建好的。
  孟晚站在那块用巨石雕琢的“松韵书院”面前,心潮如翻涌的巨浪,一下下拍打著胸腔,说不清是激动还是震撼,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奔涌。
  他摸著巨石旁边的一行小字,上书——齐盛三十年夏,八月二十,西梧府第一座女娘哥儿学院,由当地知府夫郎孟晚建於赫山县。
  孟晚摸著自己的名字,嘴角扬起来就没往下落过,“不错,记得后续在后面把鼎力相助的红山村、红泥村都刻上去。”
  被孟晚派来搞基建的梁管事拿著炭笔往本子上记,“我记住了东家。”
  跟过来的红山、红泥两村的里长嘴巴都要笑歪了,“您太客气了,我们就是给添些料,出出人力。”连知县老爷都没能在碑上刻文,他们两村居然刻上了!
  一旁的王知县確实心生羡慕,但他却不敢出口抱怨,因为宋亭舟正在考问他和县学的教逾。
  “你们也进去好好看看松韵学院是如何运作的。”宋亭舟沉声吩咐道。
  孟晚的松韵学院建在城外郊区,找了处宽敞的地方,剷平后围了一整圈高大的围墙。
  门前除了刚才那块巨型石碑外,还种了两排甘蔗。赫山是靠甘蔗发的家,他们此生难忘,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兴起种甘蔗来。
  学院的大门极为高大结实,门前还设有一座安保亭,到时候会请一些四十左右的妇人夫郎过来看守院门。
  松韵学院从学生到老师,预计全是女子和哥儿,安全隱患必须要加强。除了看守院门的人外,白日里王知县也会派捕快在外面巡逻。
  一行人走进学院,沿著围墙的墙边全都种著漂亮的草,正前方则是一长排的屋子,两侧各有一个小门,白日里打开可以穿行到后面。
  梁管事介绍道:“大人、东家,一进院子里左右各有五间教室供学生进学,中间的堂屋叫智堂,是给夫子们办公用的。”
  中堂很大,前后共有四门,同样也可以穿行至后面的院子。
  他们从中堂穿过去,走到后面,这里面就被分的五八门了,按照孟晚的要求建了五座院子。其中一座最大的院子门前掛著“慧一算数”的牌子,这个也是必学科目,但不像智班那样要求严格,实在学不学也可以去学旁的。
  而后四个院子分別是“慧二刺绣”、“慧三纺织”、“慧四烹飪”、“慧五药理”。
  穿过这五个慧班的院子,接下来便是食堂,最后排则是两层楼的一长排宿舍。
  宿舍的条件差点,预计招满学生的话是六人一间,桌、椅、床和衣柜都有,个人用品和铺盖要自己带来。
  学院每个季节都会给学生发两身校服,这个是孟晚找余家的人定做的,都是粗布短打,样子简单大方便於行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