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信、郭(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抱抱孟晚,“不难过,不告诉娘是对的,等回乡的时候在说。项家来信的什么意思?”
  孟晚闷闷的说一个字:“郭。”
  宋亭舟嘆了口气,“原来如此。”
  早膳的时候,常舅母又开始说些不著调的话。
  “大郎啊,你看看你们衙门还有没有什么官,能让你表弟也进去做个什么小官儿?”常舅母说的表弟是雨哥儿的哥哥,早已成家生子了。
  孟晚笑著懟她,“表弟若是考过科举,最次也中个秀才,自然好说。”
  常舅母没话说了,她儿子大字都不识几个,还秀才呢!
  嘀嘀咕咕又当著常金的面说了几句閒话,大抵是宋亭舟现在发达了,也不帮衬帮衬亲戚,他们宋家都得了多少多少的好处等等。
  这些话说完常金训了她一顿,她安分片刻,又开始说些別的閒话。
  宋亭舟今天休沐,其实也是为了躲人,他在家陪孟晚待了一会儿,对时常过来打扰的常舅母实在不厌其烦,乾脆躲到了吴昭远家中。
  吴昭远今日也休沐,两人就像约好了一样。
  郑淑慎本来在院子里遛弯,见宋亭舟来了,问了他几句孟晚的事。得知宋家来了客人,孟晚最近可能不来找他,便说等他坐稳了胎去找孟晚。
  吴昭远邀宋亭舟去书房说话,谨慎的將房门关好,又派秋影雪生在门口守著,这才低声道:“不知是谁向陛下举荐了一位老道,那老道带著道童住到了皇宫里,现如今陛下正要翰林院擬旨,要封那老道为国师。”
  宋亭舟久久无声,上位者沉迷於炼丹修道,疏於政务,正是国之衰败的初端。
  “景行,最近在朝堂上,你定要小心行事,切莫大意。”吴昭远在翰林院任从五品侍读学士,负责撰写皇帝的詔令,知道第一手消息就毫不保留的和宋亭舟分享,可见对其信任。
  宋亭舟拍了拍他的肩膀,“若是我出了什么事,你也要稳住,只要人活著,没什么是过不去的。”
  吴昭远撂在书桌上的手抖动了一下,“你这是什么意思?”
  宋亭舟下頜微绷,抿紧的唇线如刻,低垂的眸子中掩下郁色,“陛下偏信妖道,疏懒朝政,我不能置之不理。”
  吴昭远难以置信地看著他,鼻翼快速煽动,语气急促道:“你怎会有如此衝动的想法?”
  书房的房门被人敲响,雪生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大人,外头有人求见。”
  宋亭舟沉声道:“知道了。”
  他推门出去,留下还兀自震惊的吴昭远。
  雪生见宋亭舟出来,忙回稟道:“大人,是承恩伯亲自找上了门,吴家的下人不敢拦,这会儿人就快过来了。”
  宋亭舟已经猜到对方为何前来,他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吴昭远,“昭远,记得我今天说的话。”
  ——
  承恩伯在京郊大营有职务在身,家里又是几代勛贵,在朝中联姻眾多,便是没钱,也有著眾多的人脉。
  刑部的人收到顺天府递交上来的卷宗,见上头写的是对承恩伯大哥的判决,便暂且压下没动,转头给承恩伯递了信。
  承恩伯从京郊回来,才知道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齐氏早已后悔得罪了人,又不喜大房一家,这才故意没去派人叫他回家。
  但家里的老夫人却不乐意大儿子流放受苦,找二儿子一顿哭诉,当年老爵爷死的时候那些话都拿出来说。
  母命难违,承恩伯本就对大哥存著几分愧疚之心,当即就打探宋亭舟的消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