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做回自己(4.9k)(2 / 4)
中年道士霜华子忽然想起什么,蹉片刻,声道:“贫道似有些印象·-刚被关进妖道密室那几日,仿佛见过他。那时他並不在地牢中———依稀记得,那些妖怪恭恭敬敬称他“师弟”———“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灵鹤讶然:“你是说,他是连襟山前山那妖道的徒弟?此话可真?”
眾师兄亦好奇,目光齐聚於他,
清风、明月却连连摇头。明月道:“这怎可能?定是你记错了!那狗妖道我俩也熟,他那些徒弟皆是妖物所化,不但吃人,而且奸诈,我俩险些被其所哄。亏得当时师弟赶回,出手將他们一网打尽。”
清风亦点头:“正是!他这般模样,哪像个妖怪?休要错认好人。若真是妖道之徒,又怎会被妖怪如此折磨?”
另外两位道士月明子、石泉子也觉不可思议。石泉子道:“师弟此言太过匪夷所思,想必是某个妖邪与他容貌相似,你看了眼、听差了罢?”
霜华子吸了口气,努力回忆,最终也摇了摇头:“或许正如师兄所言,我也不能確定。”
清风、明月齐声道:“饭可乱吃,话不可乱讲。定是你记错了。”
其他师兄皆頜首称是,唯李修安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夜半三更,万籟俱寂。
少年忽从床上惊醒,冷汗岑岑。眼前恍如雷电暴雨交加,大风不息。他在床上枯坐良久,忍不住流下两行清泪。
良久回过神来,但见窗外一片寧静祥和,哪有雷雨,亦无大风一一原不过是一场噩梦。梦中情形犹如昨日,缠绕心头久久不散,竟一时难辨虚实。
他长舒一口气。幸亏五庄观中除清风、明月同住一室,余者皆独居房,否则惊扰他人,又叫他过意不去。
此刻心有余悸,再难成眠,於是穿衣著履,悄步出房,轻移至院中。
偌大庭院,寂静无声,只怕针落在地亦清晰可闻。少年极是小心,生怕惊动他人。
夜院微带清寒,微风拂面。这清寒微风反叫他觉得真实,心生安適。他无心赏月,亦不敢閒逛,只寻一方石凳,悄然独坐,垂首沉思。
良久,暗自悲嘆,喃喃低语:“这里很好,都是慈悲良善之人——可我该走了。”言至此,又不禁垂泪。
月光洒落其身。与当年的李修安不同,於他而言,天上月非当年月,自己亦非当年人。
又枯坐片刻,少年忽觉心神不寧,遂缓缓起身,返回房,闭门独坐。心中五味杂陈,难以平静。忽想起大仙殿中所述之语,便回床打坐,虔诵《清净经》。不知过了多久,心绪方才渐復平和。
却说李修安的房最靠近庭院,外边一丝风吹草动,皆清晰可闻。他调息一周天后,於窗边见到那垂首独坐的少年。
此情此景,倒叫他想起当年的自己一一那是他在五庄观的第一个夜晚,同样独出院中,苦思熟种发芽之法,揣度镇元子之心意。
然二者情形终究不同。李修安当时一心追求长生大道,欲拜入师门;而这垂首少年內心却是彷徨迷茫,他何尝不渴望一处安心立命之所?只是愈思愈惧,愈想愈慌。
皎皎月光之下,少年面色神情尽落李修安眼中。他文暗嘆一声,终是未出门与他交心。在他看来,若此时突兀现身,反令其愈加不安。不如待明日请教师父,弄清缘由再作打算。
翌日,天色將明。
清风、明月二人的房靠近厨房,正因如此,当年他二人分吃人参果时,才会被正在厨下忙碌的猪八戒全然听去,而后才有怂猴子盗果之事。
他二人素来贪睡,若非李修安与其他师兄叩门唤醒,常能赖至日上三竿。此倒非天生嗜睡,实是情性使然。不过自歷练归来后,已改善许多。
二人揉开睡眼,先后爬起,忽闻得一股清香自隔壁飘来。
急忙起身赶至厨房,果见少年已將早饭做得差不多了。
清风、明月甚觉过意不去。清风道:“你在观中理当好生休养才是,怎好一直替我们做了份內的活?” ↑返回顶部↑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灵鹤讶然:“你是说,他是连襟山前山那妖道的徒弟?此话可真?”
眾师兄亦好奇,目光齐聚於他,
清风、明月却连连摇头。明月道:“这怎可能?定是你记错了!那狗妖道我俩也熟,他那些徒弟皆是妖物所化,不但吃人,而且奸诈,我俩险些被其所哄。亏得当时师弟赶回,出手將他们一网打尽。”
清风亦点头:“正是!他这般模样,哪像个妖怪?休要错认好人。若真是妖道之徒,又怎会被妖怪如此折磨?”
另外两位道士月明子、石泉子也觉不可思议。石泉子道:“师弟此言太过匪夷所思,想必是某个妖邪与他容貌相似,你看了眼、听差了罢?”
霜华子吸了口气,努力回忆,最终也摇了摇头:“或许正如师兄所言,我也不能確定。”
清风、明月齐声道:“饭可乱吃,话不可乱讲。定是你记错了。”
其他师兄皆頜首称是,唯李修安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夜半三更,万籟俱寂。
少年忽从床上惊醒,冷汗岑岑。眼前恍如雷电暴雨交加,大风不息。他在床上枯坐良久,忍不住流下两行清泪。
良久回过神来,但见窗外一片寧静祥和,哪有雷雨,亦无大风一一原不过是一场噩梦。梦中情形犹如昨日,缠绕心头久久不散,竟一时难辨虚实。
他长舒一口气。幸亏五庄观中除清风、明月同住一室,余者皆独居房,否则惊扰他人,又叫他过意不去。
此刻心有余悸,再难成眠,於是穿衣著履,悄步出房,轻移至院中。
偌大庭院,寂静无声,只怕针落在地亦清晰可闻。少年极是小心,生怕惊动他人。
夜院微带清寒,微风拂面。这清寒微风反叫他觉得真实,心生安適。他无心赏月,亦不敢閒逛,只寻一方石凳,悄然独坐,垂首沉思。
良久,暗自悲嘆,喃喃低语:“这里很好,都是慈悲良善之人——可我该走了。”言至此,又不禁垂泪。
月光洒落其身。与当年的李修安不同,於他而言,天上月非当年月,自己亦非当年人。
又枯坐片刻,少年忽觉心神不寧,遂缓缓起身,返回房,闭门独坐。心中五味杂陈,难以平静。忽想起大仙殿中所述之语,便回床打坐,虔诵《清净经》。不知过了多久,心绪方才渐復平和。
却说李修安的房最靠近庭院,外边一丝风吹草动,皆清晰可闻。他调息一周天后,於窗边见到那垂首独坐的少年。
此情此景,倒叫他想起当年的自己一一那是他在五庄观的第一个夜晚,同样独出院中,苦思熟种发芽之法,揣度镇元子之心意。
然二者情形终究不同。李修安当时一心追求长生大道,欲拜入师门;而这垂首少年內心却是彷徨迷茫,他何尝不渴望一处安心立命之所?只是愈思愈惧,愈想愈慌。
皎皎月光之下,少年面色神情尽落李修安眼中。他文暗嘆一声,终是未出门与他交心。在他看来,若此时突兀现身,反令其愈加不安。不如待明日请教师父,弄清缘由再作打算。
翌日,天色將明。
清风、明月二人的房靠近厨房,正因如此,当年他二人分吃人参果时,才会被正在厨下忙碌的猪八戒全然听去,而后才有怂猴子盗果之事。
他二人素来贪睡,若非李修安与其他师兄叩门唤醒,常能赖至日上三竿。此倒非天生嗜睡,实是情性使然。不过自歷练归来后,已改善许多。
二人揉开睡眼,先后爬起,忽闻得一股清香自隔壁飘来。
急忙起身赶至厨房,果见少年已將早饭做得差不多了。
清风、明月甚觉过意不去。清风道:“你在观中理当好生休养才是,怎好一直替我们做了份內的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