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佛法难闻,人形难修(4.8k)(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娘胎腹淘波浪,拜佛西天墮渺渊,前遇黑河身有难,今逢冰解命归泉。
  不知徒弟能来否,可得真经返故园?”
  岸上一时平静,八百里通天河面虽波涛汹涌,水下更是群妖仓皇遁逃。
  却说猴子性急,拉著木叉驾云,不消一灶香,早见珞珈山在望。按落云头,径至普陀崖上。
  二十四路诸天与守山大神、善財童子齐来施礼道:“大圣怎与惠岸行者同来?”
  猴子道:“详情你等自问木叉,现有急事要见菩萨。敢问菩萨归来否?”
  眾神道:“菩萨前日已回,知大圣今日必来,吩咐在翠岩前暂坐片时,待菩萨自出,自有道理猴子心焦,又念那怪性急,催道:“列位与俺通报通报,但迟了,恐伤吾师之命。”
  诸天道:“不敢报,菩萨吩咐,只等她自出来哩。”
  猴子本就有些不岔,心道:“菩萨明明知情,却这般拖延。”性急难耐,径要往里闯。
  眾神慌忙拦阻,正拉扯间,忽闻一声:“悟空,休得毛躁!”
  猴子抬头一看,正是素妆菩萨手提一个紫竹篮儿从林中而出,木叉、眾神急忙行礼。
  木叉更是跪地顶礼愧道:“弟子有负所託,请菩萨责罚!”
  菩萨微微摇首:“经云: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此乃因果已成,造化定数,非你之过。且起。
  木叉这才起身。菩萨又道:“悟空,我与你救唐僧去。”復谓木叉:“事不宜迟,我与悟空先行。你且將后山林中玩耍的孩童带来,他们原是被那孽畜吃掉的童男童女,吾前番已差龙女赎其魂魄於地府。”
  木叉欣然领命而去。
  猴子只道是自己催得太急,菩萨不及梳妆,慌忙跪下道:“弟子不敢催促,且请菩萨著衣登座。”
  菩萨道:“不消著衣,速去为要。再迟些,恐你师父性命难保。”
  猴子大惊,起身不再多言,急与菩萨纵祥云而去。
  与原本西游不同的是,菩萨这般素顏一来诚然是因为事態紧急;二来才是主因。乃欲昭示世人正信与邪信之別。
  邪信每以邪法胁迫眾生,淫威逼供,尤重外在形貌手段;正信则起大乘信念,不以外道劣跡而失善心善行,与形貌手段无干。
  猴子与菩萨顷刻至通天河界。沙僧见惊道:“师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生叫,竟逼得菩萨未及梳妆便来!”急推醒八戒。言未已,已至河岸。
  沙僧、八戒下拜道:“菩萨,我等擅干,有罪!有罪!”
  菩萨即解下一根束袄的丝絛,將篮儿拴定,提著丝絛,半踏云彩,拋在河中,往上溜头扯著,口念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念了七遍,提起篮儿,但见那蓝里亮灼灼一尾金鱼。
  猴子、八戒、沙僧见了俱欢喜不已,猜出这便是妖怪的本体。
  菩萨道:“你等速下水救你师父去也。”
  三人深深拜谢,欢跳入水,分开水道,径至水之第。
  却见府內乱糟糟一片,粗重尽弃,妖影全无。
  三人大惊,出府续寻,直往前追寻七百余里,方见水怪鱼精横尸遍地,尽皆死烂,惟见一人高石匣静臥,內传婴哭声。
  猴子急开石匣,唐僧见三人大喜过望:“悟空,你怎才来?那妖欲搬家遁走,再迟片时,恐不得相见矣!”
  猴子道:“那妖怪本是南海菩萨池子里养的金鱼,趁海潮泛滥,走得此处,被老孙察觉,遂与木叉去了普陀,將菩萨请来,降了妖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