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拜非一佛,求非一经 (4k)(3 / 4)
那国君嘆道:“果是真有德行有诚心的高僧!然这西天路广遥远,寡人送你一匹宝马充当脚力,待他日你若真见到了佛祖,取得了真经,径返时,还请復来此一趟,將真经抄录一份,留於此,亦好传世真经,弘扬佛法。”
金蝉子虽不看好此国,但確也受了人家恩情,便一口答应。
国王得此承诺,十分欢喜,与百官亲送金蝉子出城。
然世事难全,福祸相倚。金蝉子此行前路,犹有万千险阻待其经歷。正是:
慧剑斩迷途,孤身涉险程。
未求真法諦,岂惧磨层层?
却说金蝉子辞別王驾,牵著骏马迤通西行。
那马虽是龙驹俊骨,终究是凡间牲畜,离了官道,但见峰峦叠嶂,崎嶇难行。不过数日,马儿早已筋软力疲。行至一处险岭,任他鞭策拉拽,那马只是昂首悲鸣,蜘不前。
一番折腾,金蝉子筋疲力竭,汗透僧衣,无奈嘆道:“果然与人一般,你我亦非同心同德,如此焉能成事?也罢,贫僧不迫你也,你自归去罢,惟愿路上谨慎,莫遭虎狼之口。”
言毕,解了鞍,轻拍马颈。那马竟似通晓人意,转头循原路奔去。
金蝉子只得孤身前行。这番劳顿,饥渴交加,方行数里,取了乾粮略充飢肠,倚树歇息。忽闻人语:“那和尚莫在此停留,当心林中毒虫猛兽!”
金蝉子急起身视之,见一老樵引少年樵子走来,忙整衣施礼问路。
老樵將他端详几眼,闻说欲往西天,劝道:“长老呵,老朽常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恐有去无回,性命难保。吾闻身后有座佛城,凡有才德真僧,入得此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不如转投佛城,安享富贵,岂不美哉?”
金蝉子摇首道:“贫僧动身前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便永墮沉沦地狱。大抵是天命在身,见不得人心涣散,即便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贫僧亦绝不退缩。”
老樵夫闻此言,夸讚不尽道:“果是有志气有禪心的大法师!”隨即为他指明路径金蝉子合掌谢过,继续赞程。
老樵夫望其背影嘆道:“虽有心志,机缘未至。愿你来世仍存此心。若此番过得流沙河,吾当以真身与汝一见。”
言罢,二人现出本相,腾云而起,正是观音菩萨与惠岸行者。
云间,木叉道:“菩萨前番所救小城,今已成雄伟佛城。”
菩萨嘆道:“此佛非彼佛也。佛应在心中,彼等所拜非佛,乃权柄虚荣耳。”
木叉闻听,皱眉道:“既如此,可需弟子前往点拨?”
菩萨微摇首:“前两次背后皆有妖邪作崇,然此番与东土无二。人心难测,若无正信,终难归正。”
木叉頜首,隨菩萨径返普陀岩。
却说金蝉子別过樵夫,翻山越岭,终至流沙河岸。忽见河底钻出一將,面如蓝靛,发似硃砂,嚇得金蝉子面无人色。
那捲帘大將却似见惯,开口道:“岸上那长老,可是欲往西天取经之人?”
金蝉子闻言大惊,頜首道:“正是,正是,敢问尊神何以知之?”
捲帘道:“不瞒你说,此前已有八位取经人至此,皆求我渡河,然皆在此遭难,沉尸河底,惟余骷髏浮水不沉。”
金蝉子闻之又悚又喜:悚者前路凶险,喜者此怪非恶,且有渡河之法。遂深施一礼:“恳请尊神慈悲渡吾过河,他日见得佛祖,必彰汝德。”
捲帘大將摇首,具陈渡河之险,並细说八人遇难始末。
金蝉子虽惧,然弘愿在身,岂肯回头。
捲帘知多劝无益,应其所请,嘱其在岸等候,自入河底取来骷髏结筏,他亦好奇此番这长老能否顺利渡河。 ↑返回顶部↑
金蝉子虽不看好此国,但確也受了人家恩情,便一口答应。
国王得此承诺,十分欢喜,与百官亲送金蝉子出城。
然世事难全,福祸相倚。金蝉子此行前路,犹有万千险阻待其经歷。正是:
慧剑斩迷途,孤身涉险程。
未求真法諦,岂惧磨层层?
却说金蝉子辞別王驾,牵著骏马迤通西行。
那马虽是龙驹俊骨,终究是凡间牲畜,离了官道,但见峰峦叠嶂,崎嶇难行。不过数日,马儿早已筋软力疲。行至一处险岭,任他鞭策拉拽,那马只是昂首悲鸣,蜘不前。
一番折腾,金蝉子筋疲力竭,汗透僧衣,无奈嘆道:“果然与人一般,你我亦非同心同德,如此焉能成事?也罢,贫僧不迫你也,你自归去罢,惟愿路上谨慎,莫遭虎狼之口。”
言毕,解了鞍,轻拍马颈。那马竟似通晓人意,转头循原路奔去。
金蝉子只得孤身前行。这番劳顿,饥渴交加,方行数里,取了乾粮略充飢肠,倚树歇息。忽闻人语:“那和尚莫在此停留,当心林中毒虫猛兽!”
金蝉子急起身视之,见一老樵引少年樵子走来,忙整衣施礼问路。
老樵將他端详几眼,闻说欲往西天,劝道:“长老呵,老朽常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恐有去无回,性命难保。吾闻身后有座佛城,凡有才德真僧,入得此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不如转投佛城,安享富贵,岂不美哉?”
金蝉子摇首道:“贫僧动身前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便永墮沉沦地狱。大抵是天命在身,见不得人心涣散,即便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贫僧亦绝不退缩。”
老樵夫闻此言,夸讚不尽道:“果是有志气有禪心的大法师!”隨即为他指明路径金蝉子合掌谢过,继续赞程。
老樵夫望其背影嘆道:“虽有心志,机缘未至。愿你来世仍存此心。若此番过得流沙河,吾当以真身与汝一见。”
言罢,二人现出本相,腾云而起,正是观音菩萨与惠岸行者。
云间,木叉道:“菩萨前番所救小城,今已成雄伟佛城。”
菩萨嘆道:“此佛非彼佛也。佛应在心中,彼等所拜非佛,乃权柄虚荣耳。”
木叉闻听,皱眉道:“既如此,可需弟子前往点拨?”
菩萨微摇首:“前两次背后皆有妖邪作崇,然此番与东土无二。人心难测,若无正信,终难归正。”
木叉頜首,隨菩萨径返普陀岩。
却说金蝉子別过樵夫,翻山越岭,终至流沙河岸。忽见河底钻出一將,面如蓝靛,发似硃砂,嚇得金蝉子面无人色。
那捲帘大將却似见惯,开口道:“岸上那长老,可是欲往西天取经之人?”
金蝉子闻言大惊,頜首道:“正是,正是,敢问尊神何以知之?”
捲帘道:“不瞒你说,此前已有八位取经人至此,皆求我渡河,然皆在此遭难,沉尸河底,惟余骷髏浮水不沉。”
金蝉子闻之又悚又喜:悚者前路凶险,喜者此怪非恶,且有渡河之法。遂深施一礼:“恳请尊神慈悲渡吾过河,他日见得佛祖,必彰汝德。”
捲帘大將摇首,具陈渡河之险,並细说八人遇难始末。
金蝉子虽惧,然弘愿在身,岂肯回头。
捲帘知多劝无益,应其所请,嘱其在岸等候,自入河底取来骷髏结筏,他亦好奇此番这长老能否顺利渡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