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祸起江淮(4.6k)(3 / 4)
“因见师父打水久未归,特来寻觅。”
守明道:“无事,偶遇同乡道友,閒谈数语。”
少年们即道:“既如此,师父何不请至观中敘话?”
溪明婉谢道:“尊师盛情,又救幼鹊,实是善心。然我有约在身,不便离此,一少年想了想道:“不如你去观中稍坐,我在此代候。若有人至,便引他入观。”
溪明谢过好意,仍旧婉言相拒。
见此,守明亦不强求,见他神態愈似从前己身,又劝解道:“若论不幸,我等亦是无父无母,命途多艰,身边亦多遭不幸之人。若依你言,岂不皆成煞体?
然世间苦命者眾,古语有云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你又何必將他者之厄、他人之过,尽揽於己身。”
溪明感其慰言,再三称谢。
守明微頜首,方欲挑水,那两桶早被四少年提起,一阵欢顏笑语,轻步隨守明返观。
溪明望其背影,心道:“他们得遇良师,如我得遇真人並五庄观中大仙、诸位师兄,实是命中之幸。”
他回想著守明提到的柳树,下意识来到一棵垂柳前,依靠著柳树,望著波光粼粼的洛河出神,心道:待见了空寧,了此心愿,往后又该何去何从?
正神游间,忽觉背后有人轻拍。回神视之,正是李修安,不由大喜。
李修安对溪明道:“怕要令你失望了,我在那外坊並未寻见空寧。”遂將所探情由细细说与他听。
溪明闻言,满面焦灼,疑惑道:“他们欲將空寧带往何处?”
李修安摇首:“此事確有蹊蹺,吾亦不知,你莫急莫慌,他等驾双马车,纵使疾行,一日不过二三百里。如今三日,未及千里,沿途定可追上。”
拜別城隍后,李修安復往安眾坊查探。果见一旧院,门扉紧锁,人去楼空。
又自夜游神处得知,那五辆双驾马车自东郭定鼎门出城。
事不宜迟,李修安遂携溪明自定鼎门出城追索。途中,溪明將偶遇守明之事俱告於李修安。
李修安頜首,心道:“当年便见他心结已解,果得新生。眼下救人要紧,待事了再去玄元观访他不迟。“
寻常车马多为单驾,五辆双驾齐出,踪跡不难寻觅。
二人循辙东行百余里,忽见岔路两道,一向北往郑州,一继续向东,车辙至此戛然消失。
见此,溪明急道:“真人,到此断了踪跡,这可怎生是好?路有两条,不若我与真人分路继续追踪查探。“
李修安未即决断,俯身细察路面,见痕跡刻意抹去,愈显可疑。恐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对方故布疑阵。
察罢地面,李修安举目四望,忽见左首山麓苜蓿草大片伏倒,此草乃马匹最爱草料。
又见远处山脚似有人跡,揣度彼等或曾在此歇脚餵马。
毕竟马车夜行,必不迅疾,需得休整。
念及此,李修安有了计较,遂指著山对溪明道:“这群不似牙子的“牙子”倒也狡猾,然百密一疏,他等或许曾在那山处歇息过夜,既如此,可请教本处山神,兴许能打听些消息。”
溪明頷,敬服道:“真人思虑周详。”
隨即二人上了山,寻得一座山神庙,走进庙內,李修安对著山神像行了一礼道:“贫道李修安,道號青阳,自万寿山五庄观而来,有事请教山君,不知山君可否方便一见。”
话音刚落,石像忽绽毫光,显出兔首人身的魁梧男子。 ↑返回顶部↑
守明道:“无事,偶遇同乡道友,閒谈数语。”
少年们即道:“既如此,师父何不请至观中敘话?”
溪明婉谢道:“尊师盛情,又救幼鹊,实是善心。然我有约在身,不便离此,一少年想了想道:“不如你去观中稍坐,我在此代候。若有人至,便引他入观。”
溪明谢过好意,仍旧婉言相拒。
见此,守明亦不强求,见他神態愈似从前己身,又劝解道:“若论不幸,我等亦是无父无母,命途多艰,身边亦多遭不幸之人。若依你言,岂不皆成煞体?
然世间苦命者眾,古语有云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你又何必將他者之厄、他人之过,尽揽於己身。”
溪明感其慰言,再三称谢。
守明微頜首,方欲挑水,那两桶早被四少年提起,一阵欢顏笑语,轻步隨守明返观。
溪明望其背影,心道:“他们得遇良师,如我得遇真人並五庄观中大仙、诸位师兄,实是命中之幸。”
他回想著守明提到的柳树,下意识来到一棵垂柳前,依靠著柳树,望著波光粼粼的洛河出神,心道:待见了空寧,了此心愿,往后又该何去何从?
正神游间,忽觉背后有人轻拍。回神视之,正是李修安,不由大喜。
李修安对溪明道:“怕要令你失望了,我在那外坊並未寻见空寧。”遂將所探情由细细说与他听。
溪明闻言,满面焦灼,疑惑道:“他们欲將空寧带往何处?”
李修安摇首:“此事確有蹊蹺,吾亦不知,你莫急莫慌,他等驾双马车,纵使疾行,一日不过二三百里。如今三日,未及千里,沿途定可追上。”
拜別城隍后,李修安復往安眾坊查探。果见一旧院,门扉紧锁,人去楼空。
又自夜游神处得知,那五辆双驾马车自东郭定鼎门出城。
事不宜迟,李修安遂携溪明自定鼎门出城追索。途中,溪明將偶遇守明之事俱告於李修安。
李修安頜首,心道:“当年便见他心结已解,果得新生。眼下救人要紧,待事了再去玄元观访他不迟。“
寻常车马多为单驾,五辆双驾齐出,踪跡不难寻觅。
二人循辙东行百余里,忽见岔路两道,一向北往郑州,一继续向东,车辙至此戛然消失。
见此,溪明急道:“真人,到此断了踪跡,这可怎生是好?路有两条,不若我与真人分路继续追踪查探。“
李修安未即决断,俯身细察路面,见痕跡刻意抹去,愈显可疑。恐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对方故布疑阵。
察罢地面,李修安举目四望,忽见左首山麓苜蓿草大片伏倒,此草乃马匹最爱草料。
又见远处山脚似有人跡,揣度彼等或曾在此歇脚餵马。
毕竟马车夜行,必不迅疾,需得休整。
念及此,李修安有了计较,遂指著山对溪明道:“这群不似牙子的“牙子”倒也狡猾,然百密一疏,他等或许曾在那山处歇息过夜,既如此,可请教本处山神,兴许能打听些消息。”
溪明頷,敬服道:“真人思虑周详。”
隨即二人上了山,寻得一座山神庙,走进庙內,李修安对著山神像行了一礼道:“贫道李修安,道號青阳,自万寿山五庄观而来,有事请教山君,不知山君可否方便一见。”
话音刚落,石像忽绽毫光,显出兔首人身的魁梧男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