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稿费(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个沙发净利润两百多元,而当前何庆东和杨红兵两人,一天就可以做出三四个!
  只要商场那边能卖出去,最多半个月,他就能成为万元户。
  为了保证原料供应,拿著这笔钱,何庆东先找到了红坊厂的徐明,再次订购了两千元的弹簧,隨后又到镇子,让老裁缝给他定做新一批的沙发外套。
  其实何庆东的站点还有很多的弹簧,足够他做几十个沙发用,但还是出於保险起见,必须要提前准备好一到两个月的用量。
  正当何庆东准备大干一场的同时,杨丽这边也开始了自己的『文学梦』。
  轻鬆的工作加上奶奶帮著带孩子,让她有了大量富裕的时间。
  除了每天给老娘做饭以及温习功课,剩下的时间,杨丽都用在了创作上。
  她先是给县里的《劳动报》投稿,主要是介绍靠山屯这边的生產劳动情况,以及队里的先进事跡,算是在其位谋其事。
  《劳动报》是县革命委员会创办的內部周报,这年头还没有改制成县政府,报纸是周报,全县各个生產队都要订阅。
  只用了三天时间,杨丽就写了三篇文章,反覆修改了好几遍,才决定投稿。
  由於县城並不远,所以杨丽直接前往了县革委会,將稿件交到了传达室。
  事情办完后,她又来到了县里新华书店。
  杨丽显然不满足於只是在这种小报上写文章。
  她需要的是更多的读者,以及更广阔的平台。
  虽然杨丽平时非常节俭,甚至连新衣服都不捨得买,但对於买书,则是个例外。
  况且现如今隨著丈夫收入的增加,也让她有了买书的底气。
  何庆东对妻子买书的事情,是绝对支持的,他经常把『买板凳』的钱交给妻子,有时候三五块,有时候七八块,並表示让她可以全部用来买书。
  在新华书店,杨丽买了很多的报纸和文学刊物,她准备將这些报刊杂誌的投稿地址收集起来,日后进行更多的尝试。
  这年头的书是真的便宜,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四册定价仅为三块钱,《封神演义》也才两块钱,至於其他的杂誌和报纸,都是一两毛钱甚至几分钱一份。
  在何庆东的支持下,杨丽书房的书架,正在被快速的填满,平时休息的时候,杨丽就会拿起一本书坐在躺椅上阅读。
  那是她最享受的时光。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县城里真正有文化的笔桿子可谓是屈指可数,《劳动报》收到的稿件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学作文的水平,有的甚至错字连篇,连基本的语法都不过关。
  而杨丽在这些投稿者中,绝对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她那娟秀的字体,优美而干练的文风,让负责的编辑眼前一亮,很快就通过初审,送到总编辑的办公室。
  几天后,两个厚厚的信封被邮递员直接送到了大队部。
  “杨丽,你的信,是县革委会寄过来的。”
  把杨丽叫到队部后,队长刘国忠將信件递给了他,问道:“怎么是县革委会寄来的,你在县里也有认识人?”
  “没有啊?”
  “那这是怎么回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