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再扛老北平文学的大旗(两更万字)(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63章 再扛老北平文学的大旗(两更万字)
  全国各地的书店出现抢购潮,甚至还一度发生因为售货员给读者拿杂志不及时,在后面读者的推搡下发生柜台被挤倒的事故。
  类似这样的新闻在各地的报纸上层出不穷,书店每天打开门面对的都是乌泱泱的人群,晚上下班时摆出“今日《收获》已售罄”的牌子才能将书店门给关上。
  催货的电报如同雪一般飞到《收获》编辑部,飞到《收获》合作的印刷厂。
  印刷厂内,刚摆进仓库的杂志,下午下班之前就会被清空。于是《收获》不得不又联系一家燕京的印刷厂,两地印刷就近供货。
  各大官媒根本不用上面打招呼配合宣传,纷纷刊登上自家的评论。
  《人民报》发表长篇社论,题目为《‘横空出世’揭开神秘的核面纱——向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致敬》
  《中青报》号召青年人以科学家—‘陆光达’为榜样,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科学报效国家。
  《光明报》发表评论——《‘横空出世’是真的横空出世。》
  在《横空出世》发表的第二天晚上,新闻联播以实景报道了读者抢购的画面,并随机抓了两名路人采访。
  赵忠湘以其特有的声音向全社会播报:
  【《横空出世》这本小说激发了全社会的报国热情,我们的国家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我们才能挺直腰板。《横空出世》的作者刘一民同志作词的歌曲《祖国不会忘记》唱出了无数科学家和军人的心声,请相信,你们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
  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国家前行的脚步离不开每一位同胞的努力。】
  销量如同台风吹起的浪潮一般,一浪高过一浪,一声高过一声。
  《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在天安门前唱响,各地电台里播放最多的歌曲也就是这首《祖国不会忘记》。
  在销量暴增的同时,认识刘一民的人才知道这家伙是从核基地回来的,这国之重器还真让他看到了。
  此时,刘一民和朱霖正坐在北戴河的创作之家里听广播。人艺给朱霖批了一个半月的假期,从8月初到9月中。
  曹禹告诉于是之三个本子换一个半月的假期时,于是之觉得这是个大赚的生意。
  甚至还亲自跑过来问刘一民,一个半月够不够,不够的话再加。三个月打六折,只需要四本就行了。
  刘一民听到这话脸都黑了,差点忘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了。
  曹禹没有告诉下面的导演,但是于是之有意无意的透露了出去,整个人艺暗潮涌动,导演们都在为争剧本做着努力。
  不仅人艺,商务印书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几个出版社看到销量这么高,疯了一样找刘一民,可惜谁都没找到。
  无论是燕大、人艺、四合院和华侨公寓都没找到人,谁也不知道刘一民和朱霖去哪儿了。
  这是刘一民让保密的结果,作协里面只有张广年知道刘一民跑到了“创作之家”躲清闲。
  这里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清静,没有人会打扰他们。附近的宾馆人太多,人来来往往的容易吵着他们。
  况且这里有保障人员,工作人员老赵—赵秀文和经理李记都熟悉,走的时候多付一笔钱就行了。
  他们两个住在这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周末的时候朱父和朱母会坐着火车过来给他们送点好吃的。
  “明天我跟着老赵去打理苹果树,刘老师,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朱霖光着脚丫子盘腿坐在沙发上,开心地问道。
  “瞧把你开心的。”
  刘一民坐在书桌旁,头也不回地说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